续谱(马岗马氏家谱)纪实 (四)
续谱(马岗马氏家谱)纪实 (四)【艺文著述】他每次说一个名字,总要带上这个人的好多事情,而我又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最后他的孙子金亮说他有个远房叔叔叫马子明,是个退休老师,把他叫来看能否解决问题,金亮去了5分钟,先回来说,找这个人算是找对了,我一说家谱的事情,他就在屋里翻腾着找他记录的家谱哩.又过5分钟,子明来了,他说他一会半会找不到,怕我们等急,就先过来了,我说,我们家里有事,要走了,你就负责你们这里的马氏人员的登记工作.他很高兴接受这个工作,送我们三人到公路边,我们互留电话分手了.6月5日下午,子明,太祖的第十四世孙,是我叔辈,他来电话说,已经按照我说的做好了,由于不会骑电动车,他不能送过来,让我们去取回.可是我也不会骑电动车呀.这时,我突然想起,喜花有言在先,说许庄人统计好以后,让她去取,太好了,我就打电话给喜花, 喜花第二天就去许庄取回送到了马岗我金娥大婶家,我立即去看了看,他们统计的许庄马氏家谱有2张,写的较乱,我理不清头绪,而且前面缺少一代.我即和我子明叔联系,说明情况,他说他第二天找个人和他一起来马岗核对.第二天下午,由一个叫马占祥的人把我子明叔带到了马岗,一见面我就问,得知他俩是同辈的,占祥叔说,原来他们那里有个老石碑,和另一块刘姓石碑压在村中央一口井上,我们马家石碑双面刻字,记载着祖先居马岗和迁许庄的情况,他们来之前,拿着撬杠,撬开了石碑,把石碑的主要碑文抄了下来,内容是: “高祖讳自成,行四,兄弟十一人,世居马岗,曾祖讳骏迁至许庄,祖讳廷臣,父讳彩,行一,兄弟四人”我们核对了碑文,找到了缺少的一代,让我占祥叔把写乱的一张重抄一份,天色已晚,我们留他们不住,他们就回许庄了. 6月8日,从马岗到镇平,到我凤斌叔家汇报了和我金娥大婶到许庄的情况,回到家后,打开计算机,准备把西马营的家谱和许庄的马氏家谱打在U盘里,正在打字时,接到西马营李喜花的电话,她说他们的辈分彻底搞清楚了,他们问马成甲叫叔,那他们就是15代了,从此,我多了一个嫂子,我说,嫂子,你们的家谱已经打好,你过两天来印吧,接着,我把许庄的家谱只打了一张,我发现占祥叔誊写的一张多了一代.我查不出究竟错在哪里. 6月10日下午,我喜花嫂子如约到了县玉都宾馆附近的复印店里,复印了西马营马氏家谱,我让她多印一张,回家时留到我金娥大婶家里.以便我们以后印书之用. 许庄有个叫马丰林的,和我同辈,他很客气地把我叫哥,他在镇平师训班上班,头天约我到县玉器厂对面他家里, 6月11日上午9点多,我到了他家, 他看了我已经打过的家谱,他也找不出多的一代错在什么地方.随后我俩一起把另外一张家谱打好,他说,明天是端午节,放假3天,他回许庄一定把这个事情弄清楚,再和我联系. 6月11日下午,与我凤斌叔一起,坐上全文叔的老年旅游电车,沿着去候集的公路,直奔安子营史坡,上次,我没能去史坡,我不知道史坡在哪里?更不知道史坡是个什么样子, 路上,我闭目想象着史坡的样子: 史坡是在候集南面很远的一座土坡上.上了土坡,好大一片平川,诺大一所庄园,到了村庄,问几个人,他们说他们姓史,又问几个人,他们说他们姓马,啊! 原来是史马姓各半的庄呀.我正在凭空想象着,突然一个刹车,全文叔说, “史坡到了!”.我从想象中回过神来,一看,还没到候集啊,没上什么坡呀,没见什么史姓人呀.迎接我们的都是我们马姓人,我朝法老爷在前,遂林爷随后,他们一行人客客气气地把我们接到光荣院里,进了办公室,少不了的是倒茶让烟,当我把我们带来的<马岗马氏族谱汇编>递到了我朝法老爷手里的时候,他说,我原以为你们在秋后才能印出来,你们这么快就修成了.他看了后,指出了里面有些不足的地方,我答应回来后立即修正.当他看到马思昭迁榆盘后面有个问号时,就问是怎么回事,我说我在4月9日下午到柳泉铺见了马晓东,在他家,我把榆盘马家碑文和他家家谱抄了下来,今天没有带来,我把它留在马岗了.碑文的大致内容是: 他们的祖先马禹从内邑来,生出图.出前等,出图生万良,万良生志标等,志标从榆盘搬马庄,马思昭迁榆盘属子虚乌有,所以我打了个问号.我朝法老爷说,怎么会不是呢?马思昭可能改名字了,根据他们发展的代数应该是吻合的,正如书梅当年把马思奇迁史坡发展的代数和马思超留马岗发展的代数做一比较,发现是吻合的,我们就认可了.由于我们还要到育茂张去寻亲,我无暇和他们分辨,全文叔把车充好电后,我们匆匆向贾宋奔去,到了贾宋街南面,路的西边,我凤斌叔下了车,问了一个小伙子, 得知这家主人刚好就是我们要找的人----马炳旺,主人不在家,小伙子打了个电话,3分钟后,过来一辆车,从车上下来一位看上去不到60岁的人,他步履矫健,神采奕奕,很客气地把我们请到屋里,倒茶让烟后,给我们取了一本马氏家谱,是他们的祖先马英迁育茂张繁衍的情况,我们问了他一些问题,他说具体的事情,他也不知道,让我们到庄上问他的叔叔马中义,育茂张马氏家谱是他叔叔主编的.他把他叔叔的电话写在一张纸条上给了我,并且说,他叔叔家很好找,就在村中央靠大路边,门口有一棵大槐树,在村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离开马炳旺家,马不停蹄地朝育茂张走去.我是在镇平县西北----马岗村长大的人,见到的是东岗,西洼,料姜石,麻库石,走的是上坡,下坡,听的是黑龙岗,杨半坡,坷蹋底,鳖头上的黄土地,不下雨,死活不长庄稼,一下雨,黄胶泥地粘得你抬不起脚,那种亲热劲,像姐夫见到小姨子那样热情.唉,扯远了,说起笑话了,且说我们三人沿着贾宋街朝南走,几分钟,看见左边有一条朝东的路,路口两边各有一个大水泥疙瘩,这就是朝育茂张走的正路了,全文叔一打方向盘,电车呼啸一声朝东驶去,这时,我们才得以眺望东方,一马平川的庄稼地里,玉米翠绿茁壮,郁郁葱葱,远处隐约看见一个村庄,林木繁茂,忽隐忽现,我想这就是育茂张了,全文叔加速前进,不一时,就到了村子,这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贯穿村的中央,公路两边,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早听人说, 贾宋有小上海之称,我觉得育茂张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贾宋的东南部闪闪发光,我们此时无暇观赏育茂张美不胜收的景致,不时瞄着路边的树木,突然,我凤斌叔说了一声,前面那家门口的大树不正是槐树么?我们眼前一亮,正是,一点都不差,门口的大槐树,树木参天,枝叶茂盛,旁边还有一棵枇杷树,黄橙橙的枇杷果,压弯枝头.两扇铁栅栏门开着,可以看见新修的小二 楼,富丽堂皇,堂屋的对联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 “满宅生辉”,早站在门外的主人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地问我们,“请问你们找谁的?”我说,“小二楼门外有棵大槐树,我们找的人是马中义,不就是你么?”他说,“正是.”我们到了堂屋,老人先让烟,后烧茶,老人除了腿有点小毛病外,他耳目清新,精神矍铄,他忙着为我们泡茶,沏茶,我看他腿脚不灵便,就说,“不要忙乎了,我们说会话就走了,”他说“接到炳旺电话,就在家里一直等你们,既然来了, 晚上就不要走了.”我们送了中义一本《马岗马氏族谱汇编》,接着就谈到五世祖老大马军山迁到育茂张的事情,他说我们这里的始祖只记载一个叫马英的人,最早来到育茂张,至于他的父亲,兄弟,从哪里来都没有记载,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名,这个村里人丁兴旺,从马英来到这里发展了17代,我们聊了几个小时,该回家了,中义苦留不住,送我们出来,他指了指离他家不远的马氏宗祠说,那是他们于2010年建起来的,我们想,既然来了,进去看看也让我们开开眼界,中义拿了钥匙,把门打开,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间竖写着的11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供奉马氏历代先祖之神位 柱子两边有一付对联:右边是: “炳千秋逢盛世率嫡亲众望所归祠新生”左边是: “旺百代传祖德振经济一马当先耀富星”这不是写的炳旺吗?原来炳旺在兴建马氏宗祠时,捐款最多.随后,我们又瞻仰了马氏陵园,此时已是日落西山,天慢慢黑下来了,我们匆忙辞别了中义,急急忙忙上路了.晚上8点半,才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