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亲人
西出阳关有亲人【艺文著述】作者: 马克忠 --------于2001年清明节完稿于新疆阿勒泰市克木齐中学 初春的中原大地,春天的脚步似乎更快一些,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小鸟在树上歌唱,牛羊在山坡上欢叫,象韭菜似的麦苗翠绿茁壮,勤劳的农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地里为麦苗松土.置身在在春意盎然的故乡,我真有点“此间乐,不思蜀”之感,可是,寒假已经结束,我不得不准备好返疆的行囊,整装待发,临行前,亲人的嘱托,朋友的鼓励,使我难以忘怀,更使我记忆犹新的是,邻居教书的哥哥还吟诵着古诗为我送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赴疆的征程,那列一点也不善解人意的火车,一声鸣叫,把我从思乡梦中惊醒,凭窗远眺,一座座熟悉的高楼,忽隐忽现,渐渐远去;为我送行的亲友们的身影似有若无,慢慢消失,我心里孤独寂寞,悠然而生. 火车日夜兼程,经西安,过兰州,穿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里,这里的气候和中原地区差别不大,乍暖还寒,人们还穿着过冬的衣服,在那片黄土地上辛勤地耕种施肥. 车过柳园,不知哪位旅客说了声,已经进入新疆了,啊!终于进疆了,几天来的旅途疲劳一下子全消失了,我想,阳关已过,一定到古时的西域了,打开车窗往外看,眼前是千里戈壁,漫漫黄沙,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令人毛骨悚然. 火车拖着长长的身躯又行了一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古老的迪化市正以她那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火车的终点站-----乌鲁木齐.旅客们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挤上了到南北疆的客车,各奔前程了,我上了直达阿勒泰的班车,经过一夜的急驰,我来到了遐迩闻名的金山所在的市------阿勒泰市,教育局的领导热情接待了我,并把我安排到距阿勒泰市不远的切木尔切克乡中学任教. 切木尔切克乡又叫克木齐乡,山间盆地,空旷坦荡,白雪茫茫,一望无际,一条公路经过乡政府,直通布尔津县,路上的积雪,清了又积,积了又清,被过往车辆压成了厚厚的,坚硬的冰块,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这里看不到麦苗,听不见鸟鸣,看到的是那些哈萨克牧民骑着高头大马, “嗒, 嗒,嗒”地在冰雪上奔驰;听到的是叽哩咕噜的,我一句也听不懂的哈萨克语,在这异地他乡,人地生疏的环境中,我想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难道西出阳关,真的就无故人了吗? 在这个乡的西边,公路北面,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一排排整齐的房子,错落有致,院子上空,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大门正对马路,门口竖着一个大牌子,牌子上赫然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中学,这就是我所任教的学校. 初到学校,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那精明能干的苏校长,和稳重老练的刘主任为我安排了教学工作,后勤主任曲老师为我解决了食宿问题,和我同宿舍的是两位年轻有为的老师,一位是名副其实的生新疆老师,典型的新疆人的豪放性格,那高高个子,文质彬彬的王强老师,我们相处亲如兄弟,那乐于助人的李传通老师和他的妻子曹老师,还有两位班主任,许建凯,孙庆祥老师,在工作上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朱萍,赵龙娉,徐红霞三位老师的乡情,都使我铭记在心.更使我感动的是那些天真活泼的学生们,每次见到我时,一口一个“老师好”的亲切问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从我内心深处涌出了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意识到教书育人责任的重大. 温暖和睦的大家庭,荡涤着我心中往日的离愁别绪,尽管外面还是冰天雪地,而我心中却春意融融.那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们,那些聪明可爱的学生们,给我带来了家的温暖,他们不是亲人,但远比亲人更亲. 马克忠 2001年清明节完稿于新疆阿勒泰市克木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