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主修:谢宗根
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创建时间:2013-5-9 10:02:19基本情况--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基本信息
始祖志深公是迁来玉林最早的开基祖之一,其派系人数最多(约3万)、分布最广的一派,后裔曾几度寻根无果。据陆川县平乐镇鳳地涌《谢门宗支简史》记:志深公之父讳谢令公,原居河南江县,于元顺帝初年1333年左右迁福建汀洲府柳花县梅花村定居。元末期因战乱,谢令公举家逃往广东南雄珠玑巷避难,避难时全家失散;娶九个妻妾。十八个儿子《志孟、彪、虎、龙、江、明、光、耀、兴、乐、春、亮、深、伟、源、成、宗、德》都是“志”字辈,还有二十三个女儿。后来得知十八兄弟中有四人迁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二人迁广西贺州八步,三人回福建汀洲,三人迁江西,六人迁广东各地。迁湖南长沙的四兄弟中志亮志深以打铁游业为商南下广西,兄志亮驻足广西横县;生三子,清一,清二,清三。弟志深继续东南行。于明洪武六年癸酉1373年到玉林五里永定甲舅村(现玉林城西街道庆丰社区旧村)定居。生五子,清四、清五、清八、清九、清十。 三世谢英公之简历: 谢英公,清八公之子,妣黄冀二氏,子八:奕云、奕露、朝爵、朝贵、三奇、三銮、唐護、帝受。谢英字庆南,英公于明成化十年甲午(1474)科试高中副榜第一名,即选知县,后迁升梧州府学正堂。谢英公妣合葬城东十里之凤凰山。 四、十一世祯奇公(平東將軍)之简历 据龎益龍考证,在明末崇禎十一年歲次戊寅(1638年),玉林縣北部發生了歷年來少有的嚴重旱災,賊盜倡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如此慘狀,地方政府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當時有明朝將軍謝禎奇(北市院洞人)被李自成打敗,帶了些殘兵回轉家鄉,適遇本地方遭受天災人禍。謝禎奇為了解救人民疾苦即寫表上奏朝廷請命救濟災民,派兵治盜。朝廷批復,命謝禎奇治盜安民。謝禎奇立即遵旨執行。他認為首先要治盜,盜既除則民自安。裕治盜首先要建立根據地。謝禎奇計畫就在當地(院洞)建立營地,不久,山雞營就聚集了八位英雄,結拜為兄弟,他們很講義氣,按年齡大小而排坐次:陳、劉、李、莫、蘇、梁、葉、謝 ,這就是山雞營有名的八鎮將軍。謝禎奇年齡最小,所以排在最後,但他的名氣最響亮。 山雞營是大本營,下設七個支營:鴨塘營、院洞營、軍營嶺、太平坡、小平山、大塘營、?營,一共八個營。八鎮將軍分別各守一營,其中,陳兆典將軍守山雞營,謝禎奇將軍守院洞營。 西元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崇禎皇帝,吳三桂引清順治入關,山雞營打起了反清複明的旗幟。當時,山雞營已經有數千兵力曾經出兵圍攻鬱林州府,殺了不少地方貪官污吏。佔據了鬱林州。由於金雞寨營盤太小,卻是防敵要地,謝禎奇派人先後在小平山硬飯塘、小平山、萬龍楊梅塘蒲塘文嶺、石奇軍營嶺、党州太平坡、院洞桃子嶺等地增設七個分營與山雞營相呼應。八個軍營分別由謝禎奇、陳兆典、李振雄以及劉、莫、蘇、梁、葉八大將軍統領,還在大洋、羅播、羅秀、中和等地設立五個哨所。西元1646年,南明桂王朱由榔逃到廣東肇慶複明稱帝,改年號為永曆元年,謝禎奇命大哥陳兆典帶部分人馬赴肇慶護駕。因此永曆皇帝封謝禎奇為平東將軍兼平東軍元帥,封陳兆典為平東軍副元帥,並賜謝禎奇“平東將軍之印”。西元1647年正月,謝禎奇聽探子報告說,漢奸知府楊惕芝在鬱州為非作歹,有青年娶新娘,花轎從他衙門口經過時,他命差役無理扣押,強迫新娘同睡一晚,第二天才放行,知情百姓無不恨之入骨,新郎新娘及其家人痛不欲生,但又無可奈何。謝禎奇如此報告。怒髮衝冠,咬牙切齒,馬上召集八鎮人馬和姚春登、陳國安帶來的來賓義軍數千人攻入鬱林州,抓了作惡多端的畜生知州楊惕芝痛打一番並把他閹了,還警告了那些為虎作倀官吏,全城人民拍手稱快,紛紛前來慰勞義軍。楊惕芝因作孽太多,害怕仇家來報復;同時又怕頂頭上司治他失城之罪,加上他下體被閹割之處傷口發作,疼痛難忍,不幾天就一命嗚呼了。楊惕芝死訊傳開時,鬱林人民歡天喜地,三五成群舉杯慶賀。謝禎奇率領的義軍攻下了鬱州,震驚了滿清朝廷,派欽差傳旨廣西巡撫儘快收復。廣西巡撫連忙命令參將顏伯素組織博白、陸川、北流等地的守軍和團練前來進攻鬱州,結果被義軍打得落花流水,還擊斃了顏伯素、鄭振祖等清將。當然,義軍的勝利,與百姓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西元1647年七月,山雞營的聲勢 更使清朝順治皇帝吃驚,即命廣西總兵阿思哈哈馬雄領兵數萬來攻打鬱林州。幾千對幾萬的敵我力量非常懸殊,但以謝禎奇為首的八鎮將軍堅持高舉反清複明大旗,積極招納各地反清複明義士,各地反清複明義士紛紛聞風來投。畢竟敵眾我寡,為了保存實力,謝禎奇下令放棄鬱州城,退到北部山區和清兵打遊擊,交戰一年多,義軍只失去幾個空寨,而清軍卻消耗了大量錢糧,還損兵折將。清將無奈,只能殺了些無辜的老百姓,割下他們的耳朵回去交差。 清兵一走,義軍又把被破壞營盤重新修復。西元1654年,陳兆典副帥從永曆皇帝身邊回到山雞營,帶回來皇帝所賜的銅質印章兩枚:其中一枚刻著“平東將軍之印”六字,現收藏在玉林博物館內(或說:已經收進了廣西歷史博物館);另一枚已經失落,字樣也不詳。陳將軍一回來,謝禎奇就把鎮守山雞營的任務交給他,自己仍回院洞桃子嶺三甲營坐鎮。西元1655年廣西總兵又帶五萬清狗攻打八營。在開戰之前,命當地官府暗地裏用重金在義軍內部收買了個漢奸間諜,而且這個漢奸間諜在山雞大本營裏是有實權的參謀,這個大漢奸又發展了個小漢奸(管理軍械倉庫的頭目)。這兩個漢奸以檢查武器為名,把全部槍炮集中起來,偷偷地把所有的槍炮火眼孔用鐵釘塞死,全部槍炮都被破壞了,還把所有的開炮用的導火線弄濕,就這樣,所有槍炮都變啞了。曾有一天,陳兆典陪同謝禎奇視察山雞營軍情,碰巧看見那參謀從軍械倉庫出來,謝禎奇怒從心起,大聲質問:“誰批准你進軍械倉庫了?”陳兆典接問:“你進軍械倉庫有何目的?從實招來!”謝禎奇喝令:“裏面那個,出來!”命令隨從:“把他們綁起來!”陳兆典厲聲說:“說不出個道理來 斃了你們!”管理軍械倉庫的頭目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直打哆嗦;而那參謀始終安然自若,慢條斯理地說:“其實我沒進到軍械倉庫裏頭,外面日頭大,就進門裏陰處,向我表弟瞭解一下我姑媽的病情而已。”倉庫頭目聽了,就像吞了個定心丸,馬上搭腔:“對對對對,我媽媽病得不輕啊!我們想-----想請假回去探望一下。”-------“表兄弟”倆一唱一和,那“表弟”擠出了幾滴眼淚,還不停地抽泣,裝得很淒涼的樣子,真不亞於演戲高手!就這樣,把謝、陳兩位將軍蒙過去了。加上他們兩個平時的表現也的確不錯。於是就把他們放了(抄寫者按:謝、陳兩位將軍大錯特錯,錯在不派人調查是否“表兄弟”。是否“姑媽病了?”;錯在不進入軍械倉庫檢查;錯在那麼輕易就把兩個叛徒放了;錯在兩位將軍麻痹大意!不然,山雞營就不會那麼容易失敗;如果揪出那兩個叛徒,山雞營的歷史就不是這樣寫了。兩個隱藏在山雞營的叛徒,一方面把武器全破壞了,另一方面,把軍事部署提供給清軍,使清兵對山雞營的情況瞭若指掌。因此,七個分營很快就被敵人攻破了,李、劉、莫、蘇、梁、葉六位將軍或被俘或被殺,謝禎奇在三甲營被攻破時,隻身突圍,又進不了山雞營,因為那裏已經被清兵重重圍困,只得逃到廣東高州改姓埋名,以養鴨子作掩護,待機東山再起。敵人開始進攻山雞營時,由於槍炮全被叛徒弄壞,一槍一炮也不能發。眼睜睜看著敵人沖上來,唯有採取肉搏戰了。在肉搏戰前一天夜裏,初,敵人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突然把營背後、左、右三面猛攻,正面冷冷清清的,原來敵人事先已經偷偷地在坡壩下用棺材裝滿火藥,掘了深坑放進去。義軍只顧和敵人在大營背後、左、右三面招架,正面水很深,以為敵人無法進攻。不料“轟”的一聲,坡壩被炸崩了,蓄水很快流幹。敵人四面夾攻,山雞營就這樣被攻破了。山雞營的主將陳五(陳兆典)(龍洞人傳說是陳志海)是北市公社萬龍大隊大鋪村人,他飬有一隻大白狗。這只大白狗通人性,對他陳五非常忠義,時刻不離他身邊,是他的得力警衛。當山雞營的坡壩被炸崩時,蓄水將流幹,天又將亮,正面清兵即將進攻。陳五將軍急中生智,他素知水性就背起大白狗隨水沖出。水流两岸早已布满清兵。陈五将军背着大白狗随水流到新安枚根村附近时,天已大亮清兵发现一只白狗随水而来,再仔细一看,白狗底下还有一个人。有人认得这只狗是陳五将军的白狗,就知道下面那个人无疑是陈五将军,两岸清兵一齐放箭,就这样,陈五将军和他的白狗都死乱箭之下。当地人民把陈五安葬在枚根山。李雄振将军是北市公社万龙大队大塘人,原来是明朝将领,山鸡营被攻破后被俘。据其后裔说,李将军死后,在容县建立了李将军庙。解放后曾有容县人来查问他的生辰八字(这是李将军后裔李進芝口述)。 莫将军是蒲塘公社文岭村人,山鸡营败后被俘,下落不明,直到现在也查不到其具体情况。 苏将军小平山人,在小平山很久以前就建有苏将军庙,彭村大队也建立了苏将军庙,据说苏将军在小平山墟被杀害。劉、梁、叶三位将军,有人看见他们被俘了,后来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何处人士,无据可查。 平东将军谢祯奇,字超凡,北市公社院洞村人,生于明万历28年庚子岁(1600年),清顺治14年丁酉歳(1657年)被捕后被杀,享年58歳。 八镇将军被杀之后,清政府还要斩草除根,抄家灭族,将其家属全部杀光,并且牵连到亲戚朋友,特别是院洞,被杀了很多人,血流成河。侥幸逃脱的,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改名换姓隐居起来了。所以梁、劉、叶三位将军的后裔至今无法查找。究竟是灭绝了,还是改姓了?无从考证。 十二世谢冯保公之简历: 据龎益龍考证,谢祯奇将军和他的妻子陈氏守自院洞营被清兵攻破后,他和陳氏逃到广东高州,改名换姓,以养鸭为掩护,待机东山再起。清政府到处寻找缉拿,画出他的形象到处张贴,并派出许多密探明察暗访。由于谢祯奇的身体和举止有很大的特点,更兼吼声如雷,所以很容易露出破绽。终于在1657年某月某日,谢祯奇被清兵密探对照特征认出来了。因为见他是养鸭的,为了证实是不是谢祯奇,密探故意侵犯他的鸭子,惹他发脾气,果然吼声如雷,吓得密探夺路而逃。当天,谢祯奇就被捕了。 另有传说:谢祯奇一时大意,没看好鸭子,有些鸭子进入人家的稻田吃稻谷,而田主人又是个泼妇,破口大骂谢祯奇,骂得非常毒辣,连祖宗十八代都骂到了。起初,谢祯奇还能强忍着,因为他觉得理亏,自己的鸭子糟蹋了人家的水稻,不该和人家吵,所以一直忍气吞声。可他自言自语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哼,要是一年前你敢这样骂我谢祯奇,我给你好看!”那泼妇一知道这就是谢祯奇,瘫了,魂都飞了,好久好久,才回过神了。谢祯奇也自知失言,准备第二天离开高州另谋定所。可是迟了,半夜里,清兵已经把他的住处包围得水泄不通。可知那泼妇报官了,谢将军被捕了,他一时大意,招来了杀身之祸。清政府把谢将军杀害后,用他看鸭的鸭篙撑起他的首级示众三天。谢祯奇将军生前性情耿直,不畏权势,一直在鬱林地区流传,直到现在。 谢将军之妻陳氏(陈五将军之妹)当时已经怀孕,被清政府监禁。幸好监头之妻也姓陈。监头夫妇对陈氏非常同情和怜悯,尽心照顾,监头之妻还和陈氏相认为姐妹。有一天,监头听到了清政府决定斩草除根,第二天要把陳氏杀害的消息,就悄悄的告诉妻子,监头妻子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是两条人命啊!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我妹妹救出来!”于是,监头夫妇趁夜深人静,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陳氏放走了。放走了陈氏,监头自知罪责难逃,再说陈氏又是个弱女子,而且她肚子又大了,天又黑咕隆咚的,实在不放心让她一个人走,无依无靠的。于是,监头夫妇冒死陪同陈氏一起逃走。不敢走正道,专挑偏僻的小路走,一路提心吊胆。好不容易逃到了小平山地界,心才安定一点。回到院洞,天已经快亮了。从此,他们就在院洞隐居起来。不久,陈氏生了一子,不敢姓谢。因为监头姓冯,遂认监头为父,取名冯保。他们逃回院洞隐居的事,大多数院洞人知道,但消息封锁得非常严密,把这个新家庭保护得很好。虽然清政府派出许多侦探秘密调查监头夫妇和陈氏的下落,都捞不到半根稻草。清政府无可奈何,久而久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但是,监头夫妇、陈氏和院洞人民始终不放松警惕,时刻提防歹徒出卖,确保万无一失。监头夫妇、陈氏继续隐藏,坚持好多年,都不轻易露面。后来冯宝长大了,陈氏才把事实真相告诉他。并让他在名字前冠上本姓,全名“谢冯保”。谢冯保虽然知道了事实真相,但仍然把监头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孝敬,监头夫妇无儿无女,也一直把谢冯保视为己出。陈氏总是把监头夫妇亲切地叫姐夫、姐姐。这个特殊的家庭,乐也融融,无比温馨。他们对院洞人民充满了感激之情。院洞人民也一齐尊称监头为“恩公”。后来,冯监头在院洞逝世,院洞人民把他厚葬于后背山,称之为“恩公山”,谢冯保及其后裔年年都上山拜祭,一直到现在。如今,北市院洞、长華、蒲塘目爽,桂平蕉树等地的谢姓人都是谢祯奇将军的后裔。 宝树堂的由来: 宝树堂作为天下谢人共同使用的堂号,既有它的神圣性,更有它神奇的典故来源。但如同谢氏族源较复杂一样,宝树堂的由来也典出多处。 典故之一 :“帝书宝树堂”。淝水之战后,谢安功高震主,有人又从中挑拨,因此谢安受到孝武帝的猜疑。这引起了正直人士的不满,中郎将桓伊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孝武帝宴请群臣,命桓伊吹笛。吹毕,桓伊又要求抚筝与人吹笛合奏,帝允。桓伊便抚筝而歌。他唱的是一首《怨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利。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在坐的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听了桓伊借古讽谏的《怨歌》,脸上亦露出惭愧的神色。退朝后,孝武帝突然亲临谢安家,谢安焚香恭迎。孝武帝见谢安家堂前瑞柏枝叶繁茂,称赞道:“宝树也。”并亲书谢安宅为“宝树堂”。这个故事见于《晋书?桓伊传》和部分宗谱。 典故之二:“灯笼灿树”。东晋时期是谢族的鼎盛时期,谢家在朝廷做官的很多,可谓满门称贵,显赫朝堂。那时每日五更,天还没亮,官员就要打着灯笼去早朝,到了金銮殿后将灯笼挂在门外的树上。一日,皇帝见树上挂满了写着“谢”字的灯笼,灿烂夺目,便称赞道:“真宝树也。”以后谢人就以“宝树堂”为堂号。这个故事见于《百姓考》和部分宗谱。 典故之三:“芝兰玉树”。有一天,谢安在教育子侄时说:“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意思是说,做父兄的为什么总要教育自己的子弟,使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坐者都回答不出来。只有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乐其生于庭阶耳。”意思是说,好的子弟好比芝兰玉树,父兄想让这些好花萃树栽在自己的庭院里,为家门增添光彩啦。听了这得体的回答,谢安大悦。以后谢玄一支族人便以“宝树堂”为堂号。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奕子立传》和部分宗谱。 另有“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家谱序言--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家谱序言
序言: 盖闻木有本而水有源,人之有祖其由来然矣。余愧氏族寒微代无振拔,未能彰美于前人。然而分支宗派皆由于祖矣,何忘哉。 遥思我祖讳志深公,生长湖广长沙府东门外瓦子街乌衣巷宅主社。自大明洪武六年为商至粤西欎林州,卜居于永定甲砂粒坡大兴村居住。节俭成家,克勤创业,啟佑后人者也。 迄今世远年湮,族繁人众,或为客他乡,或迁居于异地,倘无族谱。而伯叔兄弟侄易于混洧,兹将依祖遗谱修录,继续分明为叔乎为侄乎,伦班乃兄弟也。行列昭然,余不揣固陋,聊缀后人,知木本水源之,自子子孙孙永为于不紊云尔。
源流迁徙--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谢令,志深公之父,原居河南江县,于元顺帝初年1333年左右迁福建汀洲府柳花县梅花村定居。元末期因战乱,谢令公举家逃往广东南雄珠玑巷避难,避难时全家失散;娶九个妻妾。育有十八个儿子《志孟、彪、虎、龙、江、明、光、耀、兴、乐、春、亮、深、伟、源、成、宗、德》都是“志”字辈,还有二十三个女儿。后来得知十八兄弟中有四人迁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二人迁广西贺州八步,三人回福建汀洲,三人迁江西,六人迁广东各地。迁湖南长沙的四兄弟中志亮志深以打铁游业为商南下广西,兄志亮(现贵县旺岭是他的后裔)驻足广西横县,生三子(清一,清二,清三)。弟志深继续东南行,于明洪武六年癸酉1373年到玉林五里永定甲舅村(现玉林城西街道庆丰社区旧村)定居。
家谱字辈--广西玉林市蒲塘镇目爽村谢氏族谱家谱字辈
志深系嘉俸支字辈:丹嘉惠鸣,粹展显芝,祖宗德业,永庆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