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主修:李通科
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创建时间:2015-9-27 12:02:27基本情况--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基本信息
李姓受姓后的李耳,又名李老子,李老君,太上老君,楚国苦县(今河南鹿县)人,是李姓最早第一名人,其母精敷氏怀孕八十一岁,在李树下左肋而生。生下发须均白,故名老子。官拜周守藏室柱下史,五十二任楚国宰相,以后辞职隐于秦修道,著道德经五千言上下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春秋战国时乘青牛出函升天,长生不老,世人称他“道德天尊”唐封“太上玄元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多达六十多人,其中唐朝李世民共历二十一帝,有的历时长久,业绩辉煌;有的显赫当朝,声震四海,名垂青史。四川江油县出了个千古闻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中秋,62岁的李白一病不起,有人看到李白和一道士在绿色烟雾中跨赤龙而升天,故人们称之为太白金星;清代李鸿章任中堂时沙俄藐视中国无有人才出联讽刺,以为无人属对。其联云“内无相外无将尔国中将相相将将来怎样”。鸿章对云“天可度地可量我皇上量度度量量也无妨”;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清代名相李光地,香港爱国大实业家李嘉诚,国民党前主席李登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前国民党临时大总统李宗仁,社会主义时期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这些人,具有远见卓识、治国安邦的本领,能征善战;为国建功立业的才能;在科技方面有所建树,曾造福于人民;创作不少诗文,画卷,流芳后世,赤胆忠心救国,事迹感人。李姓一族英才济济,文臣武将,自然为李姓增添了光彩。深感自豪,无一不对自己姓氏之珍宝,敬仰不已。由于篇幅限制名人写之不完。 试想:“有德之行”,有天之助,有地之应,我族岂不发乎。 再想:“有天之力,有地之力”,岂不大乎。 具这次理顺家谱统计中我家族近几十年来已有大专文凭20人,小学校长一人,主任一人,军官级一人,省公司一人,教师10人,村社服务员11人,驾驶员15人,医务9人,自办企业5人,国营销售经理4人,五匠技术20人,入川至今现有500余人(异地在外)。从以上看来我们李氏家族是祖宗有德,德后流芳。先祖仕学妣赵氏夫妇二人来川发展到这样大一家人,真是多么荣幸!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认识,增强家人和海内外李氏后裔对自己祖先的了解,把研究血缘文化,谱谍文化,人文景观,进一步推向深入,殷望宗亲在事业上再创辉煌,加强团结,代代家庭中幸福美满。 入川同宗一脉分布 正源乡、利溪镇、三坝乡、渠县、重庆、绥定、成都、搬罾乡、江陵乡、中坝乡、顺庆、攀枝花、甘肃、新疆等地。 入川沿革 公元十七世纪,明王朝后期,政治腐化,百姓痛苦,全国各地义军纷纷成立,抗拒王室。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响应虎谷王嘉胤,聚米脂13寨农民起义,号“八大王”,起义后—直采取“以走制敌”的战术拖垮敌人。崇祯六年(1633年)到十七年(1644),即清顺治元年,曾五次入川作战,最后这次率领数十万大军,选健卒十余万,反复开展闪击战,至顺治三年(1646年)古月九月初九日,全歼了顺庆的反动武装,收复了顺庆城(今南充市)。大西军屯兵都尉场,月底移西充金山铺及凤凰山麓,大制舟辑,准备东下。而叛徒刘进忠,却遣吴之茂至朝天关(今广元朝天驿),引清肃王豪格率兵星夜急驰来到顺庆。刘进忠当先导,袭击凤凰山大西营。十二月十一日,张献忠闻报,不信清军会如此迅速来到,便衣率将到太阳溪侧观察。刘进忠见张献忠,即指挥清军乱箭射杀,张献忠中箭后移至带箭岭时,壮烈牺牲。从此川战初告结束。可是,在此连年战火弥漫,兵荒马乱中,四川百姓遭受涝旱、疫病、奸淫、屠杀等人品损耗殆尽,大部分地区十室九空。州县空城寂寞,甚至断人烟,草木愈丰,虎狼异类与民分域而居,变成一片荒凉废墟。那时的四川荒芜真可谓:“千里山川白骨堆,万户萧疏鬼唱歌”。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白骨垭的地名由此而生民间传到至今。一九九七年村民委员会时任村支书吕功银同志致报告经蓬安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白骨垭残酷的地名更名为“东德发”村。蓬安县志记载,1653年顺治10年统计,在一仟六佰多平方公里的蓬安县土地上,全县仅有一仟一佰余人,其中男丁223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的女性。为了开垦广大的天府之国,清顺治17年(1660年),四川巡府李国膺奏清顺治帝,聚“两湖两广”移民来四川耕于野。顺治帝准奏。康熙36年(1697年),清廷发出“垦荒令”,开始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地之民多批次被迫迁入四川各地,垦荒定居。也有一项较好的政策法,传说当时四川地广人稀,迁去四川的人,可以任意插地为界,即归已有,对无地或地少的农民,当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之由来。 我家入川始祖于清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离开祖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来到已经荒凉近一百年的薄田脊地上安居立业,垦荒种植,千辛万苦,养儿育女,勤劳一世。几位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奋斗创业,承先启后,为吾家繁荣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牧(?-前228),战国末赵将。长期驻守雁门,智勇兼备,能攻善守,治军有方,颇得军心。十余年间,屡败东胡,降服林胡,匈奴不敢犯边。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以副将从廉颇大破燕军。赵王迁三年(前233),率军向秦反攻,在肥累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后赵中秦反间计,他被杀,秦遂灭赵。 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人。少时为郡小吏,后受业于荀卿。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以贤任为郎,遂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秦王赏识,拜为长史、客卿。前237年秦宗室贵族提出“逐客”主张,他上书劝阻,又得秦王采纳重用,迁任廷尉。秦统一中国后,官至丞相。他力主废分封,设郡县;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为秦始皇采纳。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前210年,秦始皇死,他与赵高合谋,伪作始皇诏书,逼迫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遭赵高所忌,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李广(?-前119),西汉将领。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文帝时,因击匈奴有功为散骑常侍。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智勇善战。匈奴称之为“飞将军”,不敢犯边。元狩四年(前119),随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李延年(?-约前87),西汉音乐家。中山(郡治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身,父母兄弟亦皆为乐工。因犯法被处腐刑,供事于狗监。善歌,又善创造新声。其妹得幸武帝,称李夫人,他被任为协律都尉,宠幸与韩嫣相等。曾为《汉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又作新声二十八解。李夫人死后,其弟犯罪,被族诛。 李陵(?-前74),西汉将。字少卿,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有广之风”(《汉书》)。武帝时,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率步骑五千余出居延北击匈奴,遇敌十万余,陷重围,他苦战九天,终因矢尽粮绝而降匈奴。武帝闻之,族其家。后病死于匈奴。 李固(94-147)东汉臣。字子坚,汉中南郡(陕西汉中)人。少好学,博览经典,结交英贤。顺帝时,上书陈外戚、宦官专政之弊,任议郎、荆州刺史等。后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即位,迁太尉。冲帝死,他议立清河王,为梁冀所忌,被免职,杀死。《后汉书》称其“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 李春,隋桥梁专家。开皇、大业之际,在赵州(河北赵县)南门外河上设计与建造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桥全长50.82米,面宽近10米。单孔,跨径37.37米,拱弧矢高7.23米。造形美观奇特、建筑精致牢固。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李轨(?-619),隋末割据者。字处则。武威姑臧(甘肃武威)人。隋末任鹰扬府司马。617年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次年称帝,年号安乐,攻据张液、敦煌等河西五郡地,由其户部尚书安修仁掌握枢密。唐高祖密遣修仁兄兴贵入凉,他任为左右卫大将军。后修仁兄弟引胡兵破其城,他被擒,斩于长安。 李百药(565-648),唐史学家。字重规,李德林子,定州安平(属河北)人。仕隋,历太子舍人、礼部员外郎等职。大业末,任建安郡丞。贞观初,为中书舍人。著《封建论》,反对分封功臣;以《赞道赋》讽太子之淫。奉诏修五礼律令,又依其父旧稿,兼采他书之长,历十年成《齐书》五十卷,即今《北齐书》。又长于五言诗。《旧唐书》称其为“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有文集三十卷。 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唐朝建立者。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旧唐书》称其“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末,为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起兵攻入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次年废侑自立为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传位给次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李延寿,唐史学家。相州(治今河南安阳)人,字遐龄。贞观时,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曾与著作佐郎敬播同修《五代史志》,又参预修撰《晋书》。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曾撰《太宗政典》三十卷,历迁符玺郎,兼修国史。其父大师多识前代旧事,常以为南北朝修史互相诋毁,详于本国,略于他国,每致失实,因拟改撰、未成而殁。他继承父业,修成《南史》(宋、齐、梁、陈)、《北史》(北魏至隋末)二书。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三原(今属陕西)人。字药师。通书史,知兵法。初事隋,后归唐,拜行军总管。武德四年(621),以李孝恭长史,参予击萧铣,擒辅公祐,多建殊功。太宗践祚,授刑部尚书。又破突厥,擒颉利,拓地至大漠,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吐尔浑寇边,复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进兵讨之。改封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问对》。其他李姓名人有西汉将领李敢;东晋文学家李颙;北魏藏书家李顺;唐皇帝李治、李显、李旦、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晔;五代后唐将领李克恭;北宋大臣李迪;南宋藏书家李衡;元戏曲作家李潜夫;明大臣李纲;清学者李兑顺,数学家李锐等。近当代李姓名人有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李汉俊,政治家李先念、李雪峰、李大章、李六如、李任之、李德生、李鹏、李瑞环、李铁映、李岚清,革命家李立三、李维汉、李富春、李裕智、李源、李之龙、李子洲、李超时、李硕勋、李井泉,青运领袖李求实,工运领袖李启汉,妇运领袖李德全,红军将领李天柱、李文林、李乐天、李明瑞,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任,民革主席李济深,军事家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聚奎、李克农、李天焕、李成芳、李作鹏,解放军女将领李真,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李学福,地下工作者李白,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李鼎铭、李锡九、李书城、李世璋、李章达,民主革命者李平书、李燮和,北洋直系军阀李纯,国民党官员李宗仁、李汉魂、李烈钧、李登辉,国民党将领李家钰、李品仙、李弥、李振、李延年,劳动模范李顺达,民族资本家李烛尘,香港企业家李嘉诚,地质学家李四光、李学清,地震学家李善邦,冶金学家李熏,化学家李方训,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华裔化学家李远哲,桥梁工程专家李国豪,地理学家李旭旦,水利家李仪祉、李赋都,植物学家李继侗,土壤地理学家李连捷,土壤农业化学家李庆逵,哲学家李石岑、李达,考古学家李济,医学史家李涛,法学家李木庵,国际法学家李浩培,社会学家李安宅、李建华、李景汉、李树青,教育家李登辉、李煜瀛,,语言学家李方桂,历史学家李平心、李亚农、李建农、李新,数学史家李俨,话剧活动家李叔同,小说家李劼人,作家李健吾、李准、李国文、李乔,散文家李广田,诗人李金发、李季、李瑛,画家李苦禅、李可染,油画家李铁夫,版画家李桦,作曲家李劫夫、李焕之,剧作家李伯钊,指挥家李德伦,歌唱家李谷一,音乐评论家李凌,电影导演李萍倩、李翰祥、李行,影视演员李小龙、李默然、李仁堂、李保田、李连杰,京剧演员李春来、李少春、李多奎,评剧演员李亚雯、李金顺,汉剧演员李春森,秦腔演员李正敏,琵琶演奏家李廷松,四川扬琴演员李德才,二人转演员李青山,足球运动员李惠堂,体操运动员李宁、李月久、李小双、李小鹏,羽毛球运动员李玲蔚、李永波,射箭运动员李淑兰,象棋运动员李来群等。
家谱序言--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家谱序言
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家训 敬祖宗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之身,祖宗之所遗也。尤木有根无根则枯,如水有源无源则涸。子孙永世得享,承国乐利之泽,祖宗积庆之所致也。不敬祖宗则忘本,忘本则枝叶不昌。故岁时祭祀,晨昏香火,必敬必恭,无厥无慢。至於立身修德,无忝所生,此尤敬祖宗之大本大原。凡我族人念之。 敦孝悌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恩情罔极人伦。十月怀胎,三朝乳哺,推乾就湿,保抱抚摩,忧疾病,闻饥饱,调寒暑,父母受尽万苦千辛,方得子女成人长大。为子女者即幸遇父母有寿,急急孝养,难报天恩。人生时日限也,万一错过,殁后即披麻带孝,三牲五鼎,竟亦何裨?且孝则天佑,不孝则天谴,吲敢拂违,自罹罪罟。凡我族人念之 睦宗族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虽有亲疏贵贱之别,其始同出于一人之身,故尧典曰亲睦九族,周室则大封同姓宗亲之谊,由来重矣。今世俗薄淡间,有挟富贵,而厌贫贱,恃强众,而凌寡弱者,独不思富贵强众,皆祖宗身后之身耶?观于此,而利与害共,休戚相关,一体同视可也。倘有博众以暴寡,藉智以欺愚者,当睦宗族为念,,凡我族人戒之。 端伦常 尊卑有别,长幼有叙,乃定於天人,忤长上乃乱天伦也。须坐则让席,行则让路,口勿乱宣,事不乱专。智不敢先,富不敢加。谦恭逊顺,绝去骄傲放肆之态,方是为伦常之理。先贤云:幼而不事长,贱而不事贵,不肖而不事贤,谓之三不祥。子弟者不肯安分循理,任情倨傲。行不让路,坐不让席,揖不低头,言不逊顺,曾不思尔将来也。做人尊长,尔做窳劣示人,亦将忤尔忤人,实所以自忤。凡我族人念之。 友昆仲 兄弟姊妹,同气连枝。父母左提右携,前襟后裾,飨食传衣,亲爱无间,且一本所生,同胞共乳,除却兄弟姊妹,更有谁亲?且从父母分形而来,子女之身来自父母,若兄弟姊妹相戕,是戕父母矣。念及父母安忍戕兄弟姊妹乎。勿听他人离间撺掇。兄弟姊妹中纵有不是,大家逊让些何妨?若锱锱铢铢计较多寡,彼此相戕,则父母之心不安,死亦不能瞑目。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凡我族人念之。 和夫妇 夫妇为人伦之始。夫和其妇,妇敬其夫。夫以修身齐家事为本,妇以人伦道德情操为重,同事耕耘理家创业,夫妇协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休戚与共,百年好和,白头偕老,同建和谐家庭,万事兴矣。凡我族人念之 教子孙 家之盛衰,不在田地多寡、帛金有无,且看子孙何如耳。古云:未看山前土,先观屋下人。子孙果不肖也,眼前富贵不足恃;子孙果贤也,眼前贫贱不必忧。然人未有生而皆能贤者也,当其幼时不可失教。禁其骄奢,戒其淫逸,出外亲正人。闻正言,则心胸日开,聪明日启,久之义理明白,世务通晓,自能担事,振家声,光大门楣。人非同类,切不可令子弟往来。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染自黑。又云:与善人亲,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亲,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时时求教于先生长者。故子弟不宜避宾客,若一味回避,偶接正人必至如樵夫牧竖,手足无所措,大为人所鄙也。家有一贤子孙,则家门生色,子孙不肖,则家门遗羞。故为父母者,切不可不教子孙。有不如教便当责训。至若女子,亦尚且当教他亲兄弟,务教以节孝廉耻。为女者,兼悉三从四德,纺绩针指、厨爨井臼,则长大适人,必成贤妇。如或不教,则儿女不才,有辱门庭。凡我族人念之 尚勤俭 俭可助贫,勤能补拙。勤俭者,起家之本,传家之宝,立业之基,人生当务也。勤而不俭,则财流于奢,俭而不勤,则财终于困。人世间,见名门世族,以祖考勤俭为成立之本,下代之福,因子孙奢侈而败家之业。盖俭则富贵长保,家计不难振兴。倘男不务耕作,女不事内,好逸恶劳,鲜衣美食,一旦娇惰,习惯俯仰无资,将祖资财一败而空,拖衣漏食。节俭者治家之要义也。饮食莫嫌蔬食,衣服莫嫌布素,房屋莫嫌湫隘,婚娶莫竞妆奁,死丧莫竞斋醮。晏客伏腊有时,不可常时群饮,设席数肴成礼,不必杯盘狼藉,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费一文不如节一文。当务勤俭。凡我族众念之。 恤孤寡 鳏寡孤独,天下最苦,无告之人也。无家产者,朝不能保暮,饥不能谋食,寒不能谋衣;有家产者,鳏寡不能自行,孤儿幼弱不能自主,凡百家事,皆听于人。我族有此种种苦愁,谁诉?亲房伯叔族众当秉公代为经事,阖族尊长俱宜加意怜悯,竭力扶持,庶穷于天下者不致颠连失所、仃伶无靠矣。凡我族人念之。 戒唆讼 人之好讼,虽其人之无良,总起於无赖者之教唆。然无赖之徒,专以人之告状为酒肉之窟,为张威趁钱之门,故或两人本无甚怨,装出剖腹之情,而构成大嫌。本人尚可含容,捏作骑虎之势,而使之先发插名作证,便作主盟。两家索贿,反覆颠倒,弄讼者於掌股之上,搅得邻里撩乱,鸡犬不安。渔讼者之财,破讼者之家。即讼者事后懊悔,亦摆他不去。若而人者,国法之所不容。即逃得国法,亦皇天之所必诛者也。凡我族人念之。 安生理 士农工商者,然视其天赋择业,士者实去读书,农者实去耕耨,工者实去造作,商者实去经营。若生而愚鲁,不适读书,家道贫寒,无田可种,又无本钱做买卖,又不会做手艺,便与人佣工,替人苦力,也是生活。只要勤心鬻力,安分守己,此中稳稳当当,便有无限受用。至若妇女,亦要勤纺绩,务针指,操井臼,协同丈夫,共成家业,方是贤妇。凡我族人念之。 勿非为 非为者,或包搅金帛,侵欺花费,终者竟要卖产赔补不足,殃及子孙,甚而危及性命。或摊场赌博,或群聚酣饮,倾败家业,因而陷死妻儿老小。或掇拐掏摸,或抢夺吓骗,或争斗撒泼,或毁廓侵坟,或占人田土,或伪造货币,或横行乡里,或挟制政府,或嘱托赞剌,此皆亡身破家之举,受祸不浅。凡我族人戒之。 忌毒染 世人蠢蠢,吸嗜烟毒!日久难收,体魄渐削,形若骷髅,力莫能举,处不能事,名声泯灭。终朝烟雾缭绕,男女混杂,晨错夕颠。典当家财,帛金耗尽,绝嗣戕年。全无利益,自取尤愆。堕其术者,凡我族人绝禁之! 慎嫁娶 男婚女嫁者,人伦之始,联婚不可不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之常情。执德为首,男女婚姻,不能包办代替,嫁女择佳婿,娶媳求贤女,嫁女勿计厚奁,勿取重聘,勿贻误族女。时下婚嫁,多徇财俗见,或厚赀以耀聘,或竭财以侈妆名。为争门面,则败家产而为。昔者有云;婚姻几见闻丽华,金佩银饰众口夸。转眼经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则女之适人,必戒而行;娶妇事翁姑,经事理,执妇道。凡我族人宜知之。 勉诵读 崇师道,习圣贤之书,明君臣父子之大伦,忠孝仁义之大节。人不读书,大伦大节何由而知?子弟颖悟者少,迟钝者多。必须延贤师,访益友,涵育熏陶,终归有成。为人子弟者,当体父兄之心,交相劝勉,勿恃聪明,勿安愚昧,勿沽名而钓誉,勿勤始而怠终,随其性之敏钝,以为读书多寡总要细心体认,着意研习,刻刻不忘于久之,隅坐向难析疑。勿生厌薄,勿可荒嬉,耳提面命敬而听之,自有融会贯通处,亦得以所学训子弟开愚蒙诵读之益大矣。我族子弟勉之. 重交游 志同者为友,道合者为朋。交游以信为先,信者相通,守望相助。既诺勿欺,订交勿苟。然宜谨慎,择善而握。与善者交如入馥香之室久而自香,直谅多闻,尤宜亲厚。善乎平仲,相敬耐久。凡我族人念之 谨丧祭
源流迁徙--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中华大地,华夏炎黄子孙,文明世界。从古到今李氏家族崇宗敬祖,敬老爱幼,光辉耀祖,闻名天下,应永流芳。李氏自轩辕公诞生吾族,继皋陶公以官为姓,利贞公改理为李,伯阳公道德传经,渊公开唐帝业,伯纪公宋时为相,千百年来一脉相承,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本宗支祖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树和村,于清乾隆一七三七年入川以来,历经二佰七十余载,历史日新月异,子孙兴旺繁衍绵延,已传至十三代人口发展递增。因诸多因素,居住分散,迁徙流动无常,各自操劳于公干或经济积累,宗亲观念逐渐趋淡,传统文化受到淹没,先祖的大部遗训失传;当时入川祖籍带来家谱字辈四十个字可使用八百年,由於纸张腐朽无法遗传,幸好李天广公名下存有摘抄原件,老前辈都熟背了前十五个字辈,对后面二十五个都忘掉了,顺字以下已出生二代占百分之九十五都未按字辈取名,久而年之就形成了房系不清世系不明,亲疏难分。任其延误下去,恐尊卑失序,六亲不识,虐老疏亲的子孙与作风卑贱,寡廉鲜耻的不孝敬之类与日俱增,何能杜绝?观异姓之族谱忆吾家实感无谱之痛苦。况且李氏自古乃属名门旺族,如不再理顺撰写家谱,将被朝代更新,裔孙迁徙,宗支离散,根脉中断,子孙后代和旁人指责我辈无能。上辈李天全,子吉、子太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议要理顺家谱,不然后代无法取名,但由于集体生产条件有限,不能成事。二OO五年三坝子华初次到家时提出要理顺家谱,二O一O年“五一”节又议请,要撰写理顺家谱。一以敬宗家族之心,二以启后继之美,三以李氏家族子孙后代团结和睦,兴旺发达,生存在春天般的大家庭之中,日明千秋,江河大地万古,后贤珍重接而续之甚为必要,且迫在眉捷。吾潸然不忍,始决心写谱。于二O一O年仲夏之月不辟酷署,逐户走访登记,得到上辈,子健、子太、子远、子广、子祥等和顺字兄弟们的大力支持配合;子康还亲笔写来资料;农历八月二十日,子华、子远、金泉一同到正源老家考察,找到了老前辈李天广抄存谱依据,和子远保存的迁来利溪家谱依据一脉相通;同时受到正源长辈和兄弟们热情接待、支持和拥护。在此,几人商议决定,由於条件有限,不去湖北查寻先祖,就从来四川为始记,简要的分正源、利溪两个片统计汇编成册,发至“顺”字辈每人或户一本。冬月初二日长辈天广、子华跨严寒亲临利溪片看望亲人分布状况,二O一一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子华带“子”顺阳为祖墓摄像,更加增强了撰写理顺家谱的信心,始将入川始祖世系查请,以分支分户别,和本地老人口耳相传,再查历史资料和看墓碑,查裔子对照等,基本弄清入川后各代房分。但因世远年淹,已移出乡不相闻,不可复忆,然残缺失次,多有遗漏,实感遗憾。 古人云:“国无纪纲则乱,家乏教旨则败”。尚愿家人以此世代相传,警示共勉:严教后嗣以兴家族,尊老爱幼,纯其祖武,坚持安定团结,尽忠公益,和谐社会,报效祖国为已任;进者为清官廉吏,退者为善士良民,足以光其前有祖,而裕其后有孙,亦不枉人生一世,列名李氏之族矣! 闻知帝有典,王有谟,国有史,县有志,家族有谱,由来尚久矣;谱也,所以志本也。撰写李氏本文支家谱,其目的是弘扬宗族传统文化,尊祖收族,并对宗族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加强家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为彰德正行,履世宏达,经家族众通过拟定家训11项,以为家族嗣修身之鉴;传承文明沟通未来,使先祖历史不失散不割断,为子孙后代提供研究家族史的依据。家谱,所以溯其本而寻其源也,上列世系所从来,下推后代所终极;系祖系亲,前人之美,后人之续,开卷了然以轻避班辈混淆而失礼制;前人议之字辈,后人口传之偏而不全,故要其始,更要其终,以谱记载最佳。此谱字辈还可用五百年,待本书纸张老朽时期望后代进行翻印维修,数世之后,宗远族别,而荣宗其祖洞若观火;休戚相关,吉凶同患,携贫济困,扶颠持危,联终提携;此谱为据,告老还乡,共谋事业之大刚,以光先祖之遗德,垂训于未来之子孙,冀慎勉之。 吾也不敏,仅倡吁此,现整理汇编,付印此家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家族有所据后代有所依。以臻恪禀祖训,敦睦宗旨。吾激情有余,能力则远远不足,才疏学浅,本不堪其任,幸得各位长辈和兄弟们的支持和鼓舞,使得我兴致蓬勃如愿以偿,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万万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起源主要有三: 出自嬴姓 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曾孙。商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征因直谏纣王而被杀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后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gu)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唐李思摩,原为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赐为李氏。李嘉庆,本蛛鞘族人,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李国昌,本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被赐姓李名国昌。另有回族李姓、苗族李姓、壮族李姓、瑶族李姓、白族李姓、畲族李姓、犹太人李姓等。 赐姓改姓 唐朝大规模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 编辑本段李氏迁移 始祖:李利贞
家谱字辈--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新龙村石马村李姓家谱字辈
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吕广村及新龙村李氏字辈 先 有 一 士, 名 魁 显 彰, 联 科 及(应) 第(彩);世 代 荣 昌;孝 友 人 之 本,秀 良 帮 必 优;常 培 心 德 懋,万 福 定 来 逑 湖北荆州李姓字辈序 士惟名学显,家序万年昌;道泰全仁义,天心赐吉祥;宏开传泽远,丕振庆源长;秀毓观时望,才钟景盛堂;本从修善起,自觉守书香;绳祖钦彜德,承先奉典常;立朝思翊佐,懋建任循良;孝友尊贤俊,经纶重纪纲;秉钧怀济月,辅赞作庚飏;继述贻谋广,敦和迪永康。 家谱字辈--四川省苍溪县东青镇石琳山李家湾李氏宗谱家谱字辈 一、自有文字记载始: 经历时间—693年(公元1309年—2002年) 繁衍世代—30代(李惠德—大房秀字辈) 二、先辉支流宗谱直线世系表: 1惠德 2贵通 3道隆 4祯 5仕实 6兴宗 7华一 8思仁 9应虎 10兴 11妙祯 12德先 13子义 14伯应 15希安 16可美 17嘉奇 18昌伦 19艳 20先辉 (以下按字辈表示) 21廷字辈 22三字辈 23单名 24云字辈 25升字辈 26培字辈 27泽字辈 28厚字辈 29毓字辈 30秀字辈 三、大房合族字派: 云升培泽厚 毓秀耀家邦 裕得宜丰美 材成世必昌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利溪镇东德发村李氏家谱家谱字辈 朝 廷 能 志 仕, 思 大 永 宗 兴, 国 正 天 子 顺, 官 廉 泽 惠 生, 本 培 隆 孝 友, 德 立 辅 乾 坤, 肇 启 文 明 运, 洪 恩 万 代 荣。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李氏家谱家谱字辈 时朝洪奉应天相万章国店子永家乡 四川岳池石垭长石坝的陇西李氏家谱字辈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石垭长坝与三溪沟处的李氏字辈(相传三溪沟与长石坝交界处的李氏源自陇西,当年以三匹布买得此地,逐步壮大分支),历代相传家派字五十六字:廷、正、占、元、大、定、崇/世、代、荣、昌、永、兴、隆/存、忠、敬、孝、乐、为、善/由、义、居、仁、胜、积、功/立、志、修、身、传、道、德/龙、门、鹿、洞、守、家、风/性、天、涵、养、培、心、地/裕、俊、光、前、耀、祖、宗(陇西子孙自当照宗派词为德) 至公元2010年二月二十止,字派传至“隆 贵州迁来四川井研李氏家谱家谱字辈;天兴芝德桂,永远发达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李市镇李氏家谱家谱字辈 宗祠前20辈排行:位列上朝相 才能佐国臣 世代享荣华 光宗耀祖昌 2007年新20辈排行:全族永兴旺 道德传家风 自强建幸福 和谐展宏图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李氏家谱家谱字辈 正大光明兴、世代少人文、家修朝庭命、安邦定乾坤。 四川叙永县李氏家谱家谱字辈 應 顺 围 尧 菓 木 文 春 正 發 德 世 啟 荣 昌 永 寿 朝 庭 禄 四川省大竹县乌木滩李家家谱家谱字辈 宗良逢盛世,贤孝应登 李氏新辈序 陇西开统绪, 冠冕盛大唐, 将相功勋伟, 经书道德详, 守成嗣续职, 创业祖宗光, 诗礼家声显, 士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 修纪并立纲, 孝友充庭宇, 平居讲仁让, 报国效忠良, 积善有余庆, 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 兰桂喜腾芳, 燕翼诒谋远, 椒蕃万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