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主修:陈云田

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创建时间:2013-8-18 8:44:51

基本情况--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基本信息

   家 族 溯 源 陈氏家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陈姓者,乃中华民族大姓之一。人口多达七千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点八,居中华民族十大姓的第五位,仅次于李、王、张、刘四姓。数千年风云变幻,生生不息。从陈姓中分出的姓氏达三十九个之多,其中田、胡、孙、陆、袁、敬、王(一枝)等为盛。如果把这些分支姓氏也加起来统计,中华大姓之首就非陈姓莫属了。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姓家族构成了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主体。 陈姓者,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早在黄帝时期,就给了古老的陈丰部落一个“陈”字的标记。舜帝是陈姓家族公认的血缘亲祖,如果再往上溯,还可以把陈姓的血缘关系追溯到舜帝的祖先—虞幕。 公元前一一二三年,周武王灭商,封舜的后裔妫满(谥号胡公)于宛丘(今河南淮阳)。于是,舜的后裔便在这块陈丰氏族的故地上建立了陈国,并以国为姓,确定了自己的姓氏。胡公妫满既是陈国的一世先君,也是天下陈、田、胡、孙、袁、姚、夏等姓氏的得姓始祖。胡公墓在淮阳县城东南龙湖旁,因湖水注浸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城东南又有元女冢,是周武王长女胡公之妻太姬之墓。后人有《胡公铁墓》诗云:郁郁之台卧草莱,周遭铁金铸莓苔;古波流水消春雪,高树秋风入夜台。 公元前七零七年,陈国第十代君王陈桓公去世后,因国内爆发夺位内讧,致使陈国元气大伤。本应为诸侯之首的陈国却处于被动挨打,饱受强国凌辱的地位。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八年,陈国的末代君王陈闵公最终被楚惠王所杀。至此,陈国共传二十世二十六代君王,历时五八八年。 然而,春秋的形势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陈国国情每况愈下之时,他的血统的另一支,即陈完(敬仲)之后却在齐国兴旺发达。陈完是桓公之孙,厉公之子,因避宫廷内乱,于公元前六七三年逃往齐国,改姓田氏。他的九世孙田和于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三七九年)取姜姓齐国而代之,自立为齐太公。再后,到太公之孙齐威王(因齐)时,田姓齐国就成为战国时的七雄之一。 公元前二二一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曾强大盛极一时的田齐王国,在秦国大军兵临城下时,迅速土崩瓦解,齐王田建出城投降。至此,田姓齐国共传位八君,历时一八四年。 田建投降,使“田氏”蒙受了极大羞辱,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子孙纷纷改姓。齐王建共生四子,有三子改为王姓,意为王室之后,如取汉室立新朝的王莽就是田建长子田升的第七代孙。除以上三子改姓为“王”外,田建之第三子田轸则恢复原姓为陈轸。据考,本支祖上自江州陈姓派出,而江州陈姓之祖就是陈轸。 公元五五七年(梁敬帝太平二年),陈轸二十八世孙陈霸先(字兴国)夺取了梁朝的政权,建立了陈朝,这又把陈姓家族推向一个显赫地位。陈霸先(武帝)建都金陵(南京),传文帝、废帝、宣帝、后主。到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陈朝被隋朝所灭,共传三世五帝,时仅三十三年。唐文宗中叶(公元八三二年),陈后主叔宝之弟叔明的十三世孙陈旺由福建迁往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开派祖。陈旺以孝道治家,撰家规,建书堂,义门日益昌盛,到宋仁宗嘉佑七年,义门陈氏历世十九代二三零年,合家三千七百余口,仍聚居一堂,创造了世界奇迹。相传,在这个家庭里“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即使用餐,也是一种既统一而又谦和的行动。这种醇正风气连喂养的百余条狗也受到感染,它们共居一舍,吃食时,如果有一条狗没准时到达也决不抢先进食。 这样的忠义之家,自然是中华家族史上的光辉样榜。仅就登科举任官吏的人数为例,到宋真宗咸平四年,便达四百三十人之多。可见陈姓大家族在治理家政上,是实在有其独到之处的。这些又恰好证明治家与治国有高度的统一性。因为,陈姓先后建立过陈国、齐国、张楚国、新朝、陈朝。他们管理国家的丰富经验,似乎潜藏在陈姓生命史绵延的基因之中,以致在近代又出现了象陈独秀、陈云、陈毅、陈赓、陈诚、陈果夫、陈立夫、陈明仁、陈布雷、陈炯明等叱咤风云的人物。 义门陈家在聚居二百余年的岁月里,曾多次得到过最高统治者们的褒赏。如:大顺二年,唐昭宗亲降诏书赐立“义门”。至道三年,宋太宗亲赐御书三十三卷,并题“真良家”等等。但这样一个庞大的朝野王劢家族,也不能不成为最高统治者们的一块心病。或许是当朝者的某种暗示,或许是陈姓家族的“善解君意”,也或许是其它某种原因,到嘉佑七年(公元一零六二年)义门陈姓奏请分家。宋仁宗即命转运使谢景初、太守吕海等监护分家析产。当时,义门陈氏各房支族共一百五十六支,按太宗编赐的字号,将郑州、潭州、黄州、汉阳、安庆、棣州、松州、泸州、光州、洪州、舒州等府、州、县庄业分作小宗二百九十一份,将德化、瑞昌、星子、德安、建昌等县庄田分作大宗四十七份,让各支抓阄后,分迁到自己分得的田庄上去。自此,江州义门陈姓子孙遍布全国十六省一百二十五个县。其中江西、湖北、安徽最多,分别占二十余个县。最少的是陕西、山西、广西、海南、天津。从各支派的辙迹来看,陈悦一支分得安庆府黄梅、虎溪、望江等地田庄。这与祖上原籍在安徽安庆府望江县的传说基本相符。 陈姓家族于宋嘉佑年间第一次大分析以后,历经三百余年,又于明朝初期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迁徙。这次大迁徙的原因是:元朝末年,陈友谅(陈霸先兄谈先的第二十六世孙)起兵反元,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强大的一支,后来他和朱元璋分庭抗礼,争夺天下。陈友谅建立汉政权自立为帝,深为朱元璋所恨。在鄱阳湖一战中,陈友谅丧身于流矢,全军覆灭,陈姓子孙遭到朱元璋的残酷报复。从而形成陈姓又一次大规模迁徙。相传,本支祖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安徽迁来山西的。 据传,本支始祖陈珠宝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一三六九年由安徽省安庆府望江县皮柳村(现太慈镇陈家畈,亦名皮树岭,归红庙村村委所辖)迁入本县陈家营,明朝后期又分支于大营,时至今日在大营已繁衍十七世六百四十七人(不包括女性)。 纵观三千一百余年家族发展史,上起西周,下迄今世,在陈姓家族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威震华夏,有多少仁人志士功盖九州,有多少平头庶民默默耕耘坎坷人生,有多少能工巧匠精心描绣家乡蓝图。陈胜王揭竿起义,霸先帝举臂废梁,陈平公汉室用谋,陈抟祖华山成仙,陈子昂吟丽句才华横溢,陈硕真举义旗敢称女皇,陈承祚著《三国》名垂青史,陈独秀创新党堪为人先……。这诸多业绩,无不被史书记载,无不为世人瞩目,他们既在中华民族史上大放异彩,又为陈姓家族史上添上耀眼的一页。 沱水钟灵,沃野毓秀。我深信,在大营这块具有璀璨文明的沃土上,陈姓子孙定会秉舜帝遗风,继祖先业绩,顽强拼搏,再创辉煌! 陈云田 丁丑年暮春撰

家谱序言--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家谱序言

   修茔续谱记(代序)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治家族者,以谱为鉴;中华民族历来有修史编志续谱的优良传统。 陈氏家族自迁故里以来,乡邻和睦,人丁兴旺,家家丰裕,户户安康,实为吾族之大幸矣。语云: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奈昔日茔图族谱毁于“文革”,故族人难以为祭也!余闲暇之时,曾闻乡里长者不知长,幼者不知幼。故多次萌生修茔图续家谱之念,但因诸多因由,总难如愿。 近日归乡省亲,欣闻家伯军图、杏图,家叔懋图,家兄以殷、以源、以键,族弟以鸿,胞弟以学,族侄伟德、宏德一干人等或奔走呼号,或潜心修编,终于一九九七年二月完成了这件彰往昭来,利今世惠后人的大事,其功莫大,其德莫厚焉! 余今重编此谱,意在拾遗补缺、纠偏祛弊、弘扬祖德、启迪后人。因囿于见闻,限于精力,不能多方亲躬寻访,纰漏缺误肯定比比,虔请阅者教正,以为补牢之益。 拙笔匆匆,聊以为序。 十四世孙 以岚 公元一九九七年三月撰于轩岗

源流迁徙--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陈氏家族本系繁衍轨迹图(一) 东夷族(约五千年前)∶虞幕(有虞氏,源于河北任丘) 瞽叟(源于燕山妫水) 乔牛 句望 敬康 穷蝉 虞舜(字重华,生于荷泽姚墟,娶尧二女娥皇、女英为妻,建都永济蒲坂) 遏父(阏父) (隔五十二代) 虞思 商均(义均) 陈胡公妫满(陈姓得姓始祖,娶周武王长女太姬为妻,周武王封妫满 于陈国,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慎公围戎 孝公突 申公枭羊 靖伯庚(袁姓之祖) 相公犀 幽公宁 厘公孝 武公灵 夷公说 针子(针氏) 平公燮 文公围 太子兔(为其叔佗所杀) 桓公钝 敬仲(字完,奔齐国,改田姓) 厉公跃 佗(为蔡国所杀) 庄公林 太子御寇(为宣公所杀) 宣公杵臼 灵公 共公 穆公款 成公 哀公(为公子招害) 太子师(为公子招杀) 公子招(司徒氏) 闵公越(为楚惠王所杀,陈国亡) 怀公柳 惠公吴 衍(迁阳武,今河南原阳,为汉陈平的三十一世祖) 孟夷 孟庄 文子 桓子乞 成子常 襄子盘 陈氏家族本系繁衍轨迹图(二) 襄子盘 庄子 齐太公和 齐侯剡 孺子喜 (取齐国) 齐桓公午 齐威王因齐(取姜姓齐国而为王,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王建(降于秦国) 闵王地 襄王法章 法氏 宣王辟强 胡母氏 齐王假 通 陆氏 间 靖郭君婴 孟尝君文 尝氏 角 靖氏 却师 威氏 陈轸(齐王田建降秦后先后有子孙改为王姓,三子轸恢复陈姓) 秦东阳令史婴 成安君馀 轨 审 安 恒 愿 清 魏司空群 东汉尚书令纪 东汉太丘长实 察 燮 源 齐 洽 崩 尚 佐 忠 谌 邃 和 休 光 松赤 魏尚书左仆射泰 奕 晋太尉准 伯畛 匡 世达 徵 散骑侍郎高 步兵校尉鼎 尚书郎公弼 盱眙太守英 康 怀安令泳 安成太守猛 太常卿道巨 文赞 废帝伯宗 陈文帝昙倩 后主叔宝(被隋所灭) 陈宣帝顼 梁朝东宫直阁将军谈先 宜郡王叔明(本枝先祖) 太子克 立 陈武帝霸先(灭梁建陈朝) 权 衡阳王昌 南康王昙郎 永休侯拟 梁文德主帅休先 哀 陈氏家族本系繁衍轨迹图(三) 叔明 隋会稽郡司马子高 唐会稽郡司马才 蕴圭 监查御史当 大理评事苌 高安丞灌 盐城令褒 秘书少监京 兼(唐玄宗进士) 齐(迁岭南端州) 考功员外郎归 伯齐 伯洪 枢密院节度使钰 临海令环(迁泉州) 伯浩 伯渊 伯宣 伯玉 威 机 旺(迁江西德安,义门开派祖,本支祖) 隐 晓(迁江西南安潭口) 淮安刺史昱 泉州刺史修 武阳令绍 欣 蒲坼令勋 伉 经 密 仲 泗 缙 兰 直学士青 俯 坦 求 伟 贡 淳 伸 侍 悦(宋嘉佑七年大析产后分得安庆府黄梅、虎溪、 望江等地田产,据考为本支祖上) (相隔307年,因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陈友谅兵败后致使陈姓子孙又一次大规模迁徙,本支祖上陈珠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安徽望江县皮柳村迁入定襄) 陈珠宝 (隔六世约150年) 陈天才(在祖藉大营已繁衍男性子孙十七世六百余口。) 陈氏家族本支繁衍轨迹图(四) 希英 时贤 希烈(其孙迁五级地) 希采 本支始祖讳天才 时仁 希贵 希光 时义 希泰(迁河南鲁山县) 希孝 伦宝 陈经(根科、殿荣、招喜、林章及宏道、绥远一支) 伦珍 陈纬 伦珠(一支去京都) 伦秀 必从 必达(存根、保治、存官、秀楼、四温、稳楼、喜楼、双良及槐荫一支) 必兴(丙伟、丙玉及北社一支) 陈统 必枨 陈庆 自新 上达 陈粹 陈信(良田、良东、良才、富田、富印一支) 文名 陈礼 文伦 文元 文贞(风云、补怀、贵怀、风良一支) 政枢 政柄(堂祖讳全来) 莲图(堂伯讳金海,迁寿阳县跑牛坡) 政标(先祖讳万来) 竹图(先父讳宗海) 琳德(长子字俊杰) 以岚(本人字云田) 琬德(次子字俊斌) 璜德(侄儿字俊平) 以贵(二弟字治田) 璟德(侄儿字俊麟) 以学(三弟字清田) 育炳(长孙字子华) 育烽(侄孙字子浩)

家谱字辈--山西省定襄县宏道大营陈氏族谱家谱字辈

   谱 序 天时希伦纬必庆 自统文礼政图以 德育杰贤和毓贵 祥风瑞云安泰吉 兴隆昌盛基业旺 良善淳厚忠孝齐 富康满盈崇勤奋 聪慧谦恭福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