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主修:李小雷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创建时间:2013-10-5 23:15:30

基本情况--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基本信息

  绳启吾祖 佑我后人 正殿还设有自明初以来的祖宗牌位,一年四季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祭祀,尤其逢年过节,不仅香火更盛,还要设供祭奠。祠堂还珍藏有《李氏家谱》。家谱每隔数年都要续修一次,叫续家谱。查阅清朝乾隆年间家谱中所排的李氏辈序为: 中心承家传 绍先景运隆 培本克长庆 广兴世德宏 春庭锡福永 葆全毓瑞从 清朝咸丰年间,本支部分李姓族人因参加北征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失败后有数家逃亡到河南省民权县安家落户,至今发展到几千人口。他们所用的辈序仍然是《李氏家谱》中的辈序。 祠堂西屋三间名西殿堂,门额悬匾曰“陇西世胄”。古时陇西曾为李氏郡望,诸如诗仙李白言其籍贯则称“陇西成纪人也”。西殿堂常作客厅用,有楹联曰: 本支百世不易 蒸尝祠堂南屋为账房和管理人员居处。院内松柏参天,碑碣林立,环境清静幽雅。祠堂后院有草房十数间,为祠堂仓禀。祠堂有地数顷,收入为祠堂公用。清代以来有一族规:凡入京为太学士、民国以来考上大学的本族李氏儿女,一切费用由祠堂供给。 又据族谱记载:本支李姓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从山西洪洞县枣林庄大槐树下迁来。开始只有兄弟二人,兄名李辑,弟名李集,名字同音,说明二人关系很好,好得像一个人一样。后人兄长李辑做了官,兄弟二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变化,思想有了距离。渐渐有所不和。不久,宅分两处:兄在赵王河南,弟居赵王河北。以后的李姓,属兄的一支,谓之官李;属弟的一支,谓之百姓李。数代之后,方融一体,不分彼此。 祠堂始建于明代,废于解放前夕万古如斯

家谱序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家谱序言

  中心承家传 绍先景运隆 培本克长庆 广兴世德宏 春庭锡福永 葆全毓瑞从 赵桥亳州城南三十里有一个集镇叫赵桥。赵桥可不是某家某姓的赵家桥,而是赵王河上的一座桥。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骑马东下巡视,刚出汴梁,因心爱白马有病,想走水路,命人挖河一条,该河即被人们称作赵王河。赵王河上游(河南境内)为纪念太祖白马,叫白马河,入安徽名叫赵王河,在亳州境内城父镇入涡河。家居赵王河畔的赵姓人家为近睹龙颜,在赵王河上修桥一座,便起名赵桥,赵桥集由此得名,自古沿今,赵桥已有千余年历史。回首过往,赵桥有三件大事值得记忆。在明朝初年,亳州城南李氏宗族在赵桥建了一座祠堂,位于赵王河南岸、大街路西。祠堂高大巍峨,富丽堂皇。大门悬匾曰“李氏宗祠”,有楹联曰“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至今仍存清初以来的辈序如下:“中心承家传,绍先景运隆,培本克长庆,广兴世德宏,春庭锡福永,葆全毓瑞从。”本族人有进京入太学或民国时考取大学的,一切费用由祠堂供应

源流迁徙--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明初洪武年间 山西洪洞县枣林庄大槐树下迁来(即全国大槐树移民)其他分支同族不只去向.

家谱字辈--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李氏家谱字辈

  中心承家传 绍先景运隆 培本克长庆 广兴世德宏 春庭锡福永 葆全毓瑞从 历史原因无传世家谱 如有更多确切本族历史文献请多多提供资料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