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主修:庞红祥

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创建时间:2014-3-3 16:23:58

基本情况--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基本信息

  山东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袁新庄100人,庞庙200人 总计300人

家谱序言--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家谱序言

  在朱元璋创建大明朝以前,在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这一带是当时战乱夺权篡位的主战场,在这里的大片土地遭受严重战乱的破坏,当地的人口也因连年的战乱大量逃难流失。明朝初期,朝廷下令把当时没有经受战争影响,当时的山西河津县有户庞姓人家,这家的老人膝下一共有九个儿子。虽然家庭状况不算富裕,但这九个儿子都特别勤奋能干,而且对老人非常孝顺,十里八村无人不知,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安逸。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朝廷在山西各地下发迁民令,按照要求,一家有三个儿子者必须迁走一个。这庞姓人家总共有九个儿子,必须迁走三人。当迁民令传到庞家后,一家人无不感到忧伤,但也不敢违抗朝廷的旨意,否则全家都将遇到不测。为此,老父亲为了公平起见,决定采取抓阄的形式,让九个儿子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后来,三个儿子选中了离开家庭的阄,其中刚刚十一二岁的小儿子也抓到了离开的阄,他不禁痛哭不已。没有抓住离开阄的老大见状,赶紧和弟弟换了过来,他说这迁徙的路上环境十分恶劣,随时都可能死在路上,所以他不能让弟弟受苦。听了大哥这么一说,其余没抓住离开阄的儿子都要替最小的弟弟去。老父亲看到儿子们这么相亲相爱的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从山西东迁后,一路走来这三个庞家的儿子被安顿在曹州城(现菏泽)东关定居了下来。后来,其中的一个儿子看中了现在庞楼的这片土地,便从东关迁了过来,定居后在此繁衍生息。因为他治家有方,生活逐步富足起来,还盖起了一座小古楼,于是起村名为庞家楼。我们都是他的后人,到了清朝初年,庞家楼改名为庞楼。 在庞楼村东头,有一片仿古的房屋,是庞家祠堂所在地。有一块雕刻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石碑,是光绪御赐龙头墓碑。

源流迁徙--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山西省河津县柳园屯北迁到山东菏泽庞楼成村落以村为店庞姓其名迄今八百四十余年远历明清二代家世凡九世代良民,菏泽庞楼三兄弟老大一直住在菏泽老二老三南迁到曹县庞家墩后北迁到曹县大王集,老三南迁到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后来又北迁到袁新庄村

家谱字辈--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袁新庄行政村庞庙村家谱字辈

  (15世)元(16世)肇(17世)培(18世)厚 (19世)绍 (20世)承 (21世) 志 (22世)宏(23世)衍 (24世)广(25世)延 (26世)长 (27世)嘉(28世)瑞 (29世)勇(30世)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