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主修:者永欣

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创建时间:2015-5-22 16:08:39

基本情况--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基本信息

  姓氏概述: 1、者姓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小姓、罕见姓氏,据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2010年信息系统数据库统计得出:者姓全国总人口8万左右,全国姓氏排名62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00006%。 2、者姓的民族构成主要有回族、彝族、汉族、蒙古族、瑶族、傣族、傈傈族等,人口分布为:回族者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市,其次内蒙、北京、河北、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也有回族者姓分布;彝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其次山东、黑龙江也有彝族者姓分布;汉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其次陕西也有汉族者姓分布;瑶族、傣族、傈傈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本土地区。 3、者姓最早见于蒙古开国君主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蒙古四獒”之首者勒蔑。者勒蔑(约1160~1210年),又作哲里麦,著名的蒙元帝国大将。成吉思汗开国功勋四勇将军之一。兀良哈氏,札儿赤兀歹之子。居不儿罕山(肯特山)地区,与蒙古部为邻。其后裔分布在喀喇沁左翼,喀喇沁旗与建平县一带。如今蒙古族者姓分布很少。 得姓来源: 1、回族中的者姓主要源自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手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回族者姓最早居住在陕西泾阳县崇明塔塔底下,居住在塔东和塔西,所以称为东者家和西者家,清同治年间由于“陕西回民起义” (1862年4月至1878年初,历时16年)爆发被迫逃到各地。清末及民国年间先后任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主讲的回族大阿訇者万选(1829—1907)、者广恩(1882—1937)均为甘肃平凉人。 2、彝族者姓最早见于明、清时,云南镇南州阿雄关(今云南南华西240里)巡检司土巡检、罗雄州(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土司知州均有者氏,系彝族。《姓氏考略》谓“者姓”系云南苗种之姓;或谓“者”姓为云南夷族之姓。苗种与夷族均系旧称。在云南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带“者”字的地名,这些带“者”字的地名,除少部分为傣、壮、拉祜等民族地名外,大都属于彝族地名。在这些彝族地名中。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彝族姓氏中有“者”姓住户而得名,当属于彝语不同方言区读音上的差异而出现音近,异写。在云南相当数量的彝语“者”字地名中,此“者”字音译是有其特别的含义的,这就是指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天然的物质——硝。彝族至今存在的地名中仍然保留下来的“者”(意为硝)和以“者”为姓,当即是记述其发现和使用硝而留下的遗迹。 3、晚清重臣李鸿章有一位部将,姓者,名贵。祖籍云南,生长于合肥。其高祖、曾祖因事被发配到合肥,所以举家定居此地。也许是高曾祖身为犯人,这位贵兄很小的时候就无依无靠,甚至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名“贵”,估计是小时候人唤“阿贵阿贵”的,也算有个称呼。贵兄长大后去参加军队招募,招募者问他姓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那乱世,应聘军队当小卒的人多为无依无靠者,这位招募者估计也见惯不怪,出于幽默感,他对贵兄说:“之乎者也,都可以作为姓氏,我看你就姓者吧?”还没等贵兄反应过来,招募者已经在手中的名册上大笔一挥“者贵”二字,然后对面前的应聘队伍道:“下一个。”贵兄想想也没说什么,一是要混口饭吃不容易,人家给你工作(当兵)你还敢反驳。二是好歹有个姓了,也算新鲜有趣。就这样,贵兄稀里糊涂的开创了一个姓氏。者贵应聘成功后,在军队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屡立战功,功至记名提督巴图鲁,为通州协副将。(参见张祖翼撰《清代野记》卷中,奇姓)注:巴图鲁:武将的赐号,汉译英勇、英雄之意。 4、系“堵”氏所改。堵氏因事去土改为"者",又一说是系“方”姓所改。系“猪”姓所改,就是“方”“者”二姓的由来,在“者”姓家谱中的“方”就是由“犭”变化而来的。祖籍江西,明朝时在朝为官,因“朱”和“猪”读音一样,再就皇帝觉得姓“猪”不雅,遂赐姓“者”。后随史上空前的明朝移民政策充军边疆云南。具体因何被充军家谱中记录模糊,只说因得罪了皇族被充军云南。 郡望堂号: 者氏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由于人口较少,为少数民族、罕见姓氏,支派较少,加之回族者姓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故形成的望族也很少。至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汉邑村建有“者氏宗祠”一座,有郡望“魁星阁”留世。回族者姓分支多出自陕西泾阳县崇明塔,塔底下的东者家和西者家这两地郡望。 源流分支: 1、出自蒙古族姓氏,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开国元勋者勒蔑后裔,元代初期第一名将家族——乌梁海氏(兀良哈氏)。元朝和明代时期,其后代是蒙古政权里的唯一异姓贵族,后代出过三大太师(也先),其一部分后代为清朝世代喀喇沁蒙古亲王,另一支后代就是著名的准格尔蒙古(噶尔丹等)。 2、出自赐姓,为明太祖朱元璋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手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 3、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者姓”系云南苗种之姓;或谓“者”姓为云南夷族之姓。苗种与夷族均系旧称。 4、出自他姓改者姓,系“堵”氏、 “方”姓或者“朱”、“猪”姓所改。 繁衍迁徙: 目前已知回族者姓发源地为陕西泾阳县,回族者姓最早居住在陕西泾阳县崇明塔塔底下,居住在塔东和塔西,所以称为东者家和西者家,清同治年间由于“陕西回民起义” (1862年4月至1878年初,历时16年)爆发被迫逃到各地,有的为了避免灾祸而改民族。 云南的汉族者姓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平定云南后,实行“屯民实边”政策,派沐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着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在沐英所带的明朝军队及带来的工匠中,有部分官兵带着家属随往,有些官兵则与云南的当地人通婚,从此开荒垦地,生儿育女,世居云南。云南汉族者姓迁徙前和沐英将军同为回族宗教信仰,迁徙到云南后为了民族融合,而改为汉族和彝族者姓。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汉邑村。这个村落有个“汉邑村清真寺”遗址,汉邑村和大回村相邻原来都回汉杂居,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大回村是义军的根据地,为了避免伤害无辜的汉民,双方商议回族自愿并入大回村,汉族自愿并汉邑村,并取名“汉邑”,防止清军殃及池鱼。也有不愿并的少数回民之后被迫放弃了祖先的宗教,清真寺废弃。不愿并的汉民,现在仍在大回村,改名“东渠村”为东沟之意。 汉邑民风淳朴,其中的马姓,者姓,沐姓为回族后裔,听村中老人讲“红白旗闹事”时变教了,清真寺改为了“三英殿”,后来又作为小学校,现在废弃。“汉邑村”清真寺建筑风格,座向和大回村老清真寺一样,房梁上还有《古兰经》章节。 世界者氏: 目前已知移居海外的者姓为北京的回族者姓者**,移居至美国拉斯维加斯和夏威夷等地。 另外泰国也有者姓分布。 者氏名人: 者勒蔑: 者万选: 者广恩: 者美杰: 者永明: 者福祥: 者建国 : 者存贵: 者文灏: 者永军: 者永平: 者永和: 者东梅: 者培仙: 者丽艳: 者春云: 者志祥: 者贵昌: 者建周: 者氏趣谈: “者”字形字义会意: “者”字从耂从日。“耂”字从土从丿,读为“不土”,义为“不耕土”;“日”指“日子”、“每天”。“耂”与“日”联合起来表示“全天从事非农生产”、“工商专业户”。本义:非农业户口的家庭、城市市民户籍。引申义:任何户籍的家庭。说明:中国虽然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户口占压倒多数,但一向存在非农户口,例如屠户、猎户、渔家、商家、石匠、木匠、皮匠、丝绸专业户、造纸专业户、颜料专业户等等。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全天从事非农劳作的家庭,就是“者”。“者”字在字形上被誉为“犹如一名带刀的侍卫!”从“者”字甲骨文、金文、方篆体字形看,者姓犹如一只“蜘蛛”,者姓的姓氏图腾被认定为“蜘蛛”,“蜘蛛”代表着勤奋与朴实,善于人际关系网络。 字谜:◎ 山间清泉水中月(打一字),谜底:(者) 在云南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带“者”字的地名,例如会泽有“者海”,东川有“法者”,楚雄有“者力”,“者地所”,弥勒县有“者甸”、“者左”,文山有“普者黑”、“者阴山”等。仅以宜良为例,就有:比者、栗者、曲者、尼者等地名。据笔者查阅省内已出版的数十种县市级地名志,这些带“者”字的地名,除少部分为傣、壮、拉祜等民族地名外,大都属于彝族地名。在这些彝族地名中,对于“者”的释意也颇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彝族姓氏中有“者”姓住户而得名,开远的“米者”、“阿黑者”,则释为山梁或山坡(其山当含硝也,今之释者或忽略于此)。姚安县也是这样,丘北县一带的彝族,“山梁”的彝音读为“则”,说明也有少部分属于“者”的地名中,当属于彝语不同方言区读音上的差异而出现音近,异写。可是,也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在云南相当数量的彝语“者”字地名中,此“者”字音译是有其特别的含义的,这就是指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天然的物质——硝。 彝族世居之地的宜良县东北九乡素称“溶洞之乡”,有一个阔大空旷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可以容纳万人的三脚洞,经考古工作者调查发现,这里是原始时代旧石器晚期的人类生活遗址,在洞内采集到早期人类所制造使用的粗糙石器,在其中发现有大量含硝的岩层和土层,证明当地土著的彝族先民们,曾世代相续地在洞中采硝熬硝,其遗址至今犹存。因地形成一台地,故名“熬硝台”。 云南彝族先民是不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硝石并加以使用的民族呢?限于资料,不敢臆断。然据有关传说,情形是颇值得深思的。   据现今生活在宜良东境的撒尼人传说,早在穴居时代,撒尼先民就发现了硝石的存在。据说那时居住在山洞里的人们,在生火取暖的时候,常有一些石块因烧灼而爆炸,后来,他们终于明白了这类石块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硝”。硝加上岩层中偶然存在的硫磺,再遇到木柴燃烬所形成的炭,三者合一,就是火药化学成分的偶然合成,所以才会因生火燃烧而发生爆炸。 又据刘尧汉教授《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记述彝族传说云:彝族祖先在从事狩猎和放牧的时期,也发现岩羊因为常到有火硝和硫磺的地方打滚、摩擦,而从不患皮肤病,身上也很少生寄生虫,从而懂得了用硝和硫磺治疗家畜的皮肤病和杀灭寄生虫。后来为了加工提纯,在熬炼时无意中混入炭末而发生爆炸,从而掌握了制作火药的方法。   上述传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依据的。彝族至今存在的地名中仍然保留下来的“者”(意为硝)和以“者”为姓,当即是记述其发现和使用硝而留下的遗迹吧。参考《云南日报》2006年8月15日第9版《文史哲》。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征南),土官普直归附于朝,授土知州,历经乐伯、适广、沙陀、永乐、者永、者甫、者松、者达、者昂、者浚。明朝嘉靖中期(约1545年前后),曲靖罗雄州(今罗平县)出了一个逐父、杀父的土知州。这个土知州姓者,名继荣,他的父亲名叫者浚。者继荣殡父作乱,从而使罗平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土官制度从此废除,改设流官;二是结束了过去“罗雄”的叫法,改称“罗平”。在《明史》中有记载。 者继荣为罗雄州最后一任土官。到了大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下决心在云南、贵州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土司制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新篡云南通志?土司考》载,者继荣出生时有异征,宽颡大鼻,丹凤眼两手过膝,他曾说:“我以此二手足以挥斥天下。” 元至正23年(1363年),者洛破阿邦城,元至正24年(1364年)者氏在淑(十)龙山另建一城作为扎兵据守处。明朝万历年间,土司者继荣扎寨此山。传说者继荣武艺高强,有呼风唤雨之能。他与九条酷似龙形的山岭合在一起称“十龙”,此地得名“十龙山”,后演化为“淑龙山”。淑龙山东西走向,西至龚家把左,东接钟山乡谢补村,南临钟山乡大地村,北连长底乡康牛村。面积0.8公里,海拔1923米。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山上有一石城,现遗城墙残垣,城分四门。城中遗有碳化米,有古庙遗址。 该城系明万历九年(1581)土知州者继荣杀其父者浚,发生叛乱,废土官城,拆其木料和瓦在淑龙山顶筑城据险,以抵抗明军。该遗址对研究罗平行政建置提供可考物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淑龙山古城遗址,位于钟山乡东北部,舍克村委会境内。1986年7月罗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保单位。

家谱序言--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家谱序言

  者氏历代宗系谱 嘉庆十四年后裔同制 序 文明五龄侍先君子讲席,先君子云:祖有德,宗有功,不可没也。木有本,水有源,言有由也。吾家入棋(滇)以来,虽未家声丕振,而子嗣繁昌,人文渐起,莫非先人之功德所积而致。念自吾高祖而上,不惟其功德无闻,即祖名且失传焉。良由时值难险,虽有善继善述之嗣,不暇及此。吾辈幸际隆平,备食廪饩而令先绪茫茫,吾不忍也。故时於文明等谆谆训迪童而诏之俾谨识不忘。乃先君子犹惧文明等之坠而失也。 戊辰科率,文明入省赴举,於贡院邨寓营制族谱一卷,意欲手定成书。庶列祖之绪得百世不朽云。先君子可谓报本有志,心常恐晚者也卒之,大愿未伸。 己巳春,先君子无疾终,乃事莫毕矣,文明不敏,未能备举其详,犹幸稍闻其略,敢不礼先君子之志而敬述其事。使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也哉。若夫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则非余所敢言,是深望於后者。爰为序。 嘉庆屠维大荒落岁夏五月之中浣 后裔在田者文明敬撰书 (1.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 2.嘉庆十四年:1809年 己巳  3. 廪lin :廪生,明清时发给银子、粮食的生员。 饩:xi,(1)谷物,饲料。(2)活的牲口,生物。(3)赠送食物)

源流迁徙--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昔闻始祖本属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铁井巷民籍。母子同奔滇南时,始祖生子四,三子入庠。厥后丧乱频,仍家道维艰,是以散处四方也。迄今远者莫稽,近者皆自河西折湾分派,即如放马沟白姓亦自折湾分派,特易姓而隐居於此。迨干戈渐息,溯及同宗,两姓联合而乃有宗支图焉。其所以自折湾分支至永城,之后又自永城移於黑龙潭。 天启年间自黑龙潭至小海资,住黑桃树时,先祖被贼剌,其子疑即高祖也。因复退居黑龙,继又移居槌栗树,自槌栗树方至旧寨,在康熙癸丑年间。前此未际清时不遑宁处,渺无实据,故祖名失传,后裔罔知。 至贤侯公办价以后,康熙二十五年间,均界方正实事居多。生其后者乃得而知之,此系超翁叔考所叙。向未著於宗谱,於今叔弟俱逝,文柄等恐失其源,复书于应五弟序之后, 俾后世得识其由云。 嘉庆丙子岁孟夏月之上浣吉旦 后裔者文柄敬述并书 (1.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 2.康熙:1662-1722 3.嘉庆丙子岁: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丙子) 4. 庠:古时学校的称谓。)

家谱字辈--云南省玉溪市高仓镇干海资村者氏历代宗系谱家谱字辈

  者氏宗谱序 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己酉,闰四月既望,后裔孙虚灵继序於石邑明净之堂。曰:吾者氏所自出之祖渺难追矣。自贤侯公上推,至始居折湾之祖不知相传几世矣。即迁居小海资者亦不知始自何祖。且诞生建侯公三祖之祖,不惟名讳失传,并坟墓亦难认焉。可考者我大宗贤侯公二子七孙葬有碑墓,自时厥后列祖俱忠厚和平,无有慙德,至今八口之家不下数十。务农者,力田代传勤俭。业儒者,教学世继书箱。从未有流比匪而遭橫祸者,岂非祖宗创业垂统之善哉。夫以贤侯公灵祚之长,无有穷尽而至失名,於自出之祖后人虽有孝思,将孰从而讳之,更孰从而人祭之乎。故谨上尊号於神位。 曰:肇初词祭则主之以为一世始祖,祭坟则先统祭老坟,而后祭以大坟,以贤侯公为始祖以统焉,自今以往惟愿吾族中克念先世创 之艰,俾人人 (革) 偷,薄敦孝悌,变蛮夷,崇礼让,将见积德之厚,贤哲诞生,安在后秀子孙不可光宗耀祖欤! 是为序。 1.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欤:1.表示疑问与反问,跟“吗”或“呢”相同。2.表示感叹,跟“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