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主修:马靖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创建时间:2015-8-21 15:09:54

基本情况--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基本信息

  本支马氏家族迁徙到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马家湾村,大约在300多年以前,现已繁衍发展有百余户人家400多人。现任理事长马大香,副理事长马庭国,成员有:马庭友、马庭学、马庭云、马庭栓、马庭超、马宏清、马宏明、马宏林、马学文、马四等。目前,在世辈份最高的为“大”,多数为“庭”、“宏”、“世”。

家谱序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家谱序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终追远,孝悌为先”。(清朝张澍《姓氏寻源》自序。)寻根是人的天性,姓氏寻根就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族有族谱。国史、方志和族谱是中华民族历史宝库的三大支柱。三者的长期存在和世代延续,系统而完整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沧桑历史,是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族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以图表形式记载本家族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历来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华夏儿女的重视和青睐。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时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等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讲过:“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在国档全字(1984)7号文件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这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族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晓得失;以谱为本可以明长幼。 族谱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早在历代就有各姓氏立谱、修谱、续谱之作,是历史的必然、人心所向也。总之,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人物事迹的谱籍,它具有独特的姓氏、亲缘和地理文化内涵,既浸润着民族的情愫,又包含着家族亲人的眷念,对宗族成员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份族谱就是一个宗族的历史书,记载着宗族的起源和发展史,记载着宗族相关的各种内容。族谱是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是天涯游子的亲情纽带,是家庭凝聚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又是家族血脉的圣经,是寻根问祖的导向,是家族人心中永不熄灭的香火。

源流迁徙--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由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在谷城县茨河镇马家湾村三组立先辈马自懋墓碑判断,本支马氏家族迁徙到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马家湾村,大约在300多年以前,现已繁衍发展有百余户人家400多人。(现急寻本支马氏家族,有意者电询)

家谱字辈--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马氏家谱家谱字辈

  玉远自德圣、文明大庭宏、世家绍元起、仁义永传贞,2014年增续新派20辈,即“承祖立国志、科学中华兴、安邦祥光兆、恩泽茂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