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主修:张俊民
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创建时间:2015-2-26 13:45:50基本情况--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基本信息
留侯张良:字子房。五世相韩(今郑州)、名垂钟鼎。祖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骛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年,秦灭韩。良为报国家之仇、策划了博浪沙刺杀秦王之举、误中了秦王卫队副车。后保沛公刘 邦,成为汉高祖三杰之一,在三杰之中而又是汉高祖最亲信的智囊人物,充分体现了先祖之才干。有联为赞: 留侯功绩传汉史; 横渠理学播儒经。 一世敬先公:由清河郡携眷徙居于此,是否从原籍记族谱而来还是至今之后另建族谱?(待考)。据老年人一辈又一辈的传说和有关资料查阅:从敬字辈份起以下的辈份是:佑、欣、从、善、扶、立、乐、畅、天、兴、文、广、登、一,后无辈份了。民国二十年间,圣典公口传:克、学、孝、永、延五辈份。这就是前谱二十辈份的由来。 从一世敬先公至十世天宇公(行一无子),天成公(行二有四子),中间八辈均系单传独苗,可惧也!所以我们这次编修族谱,是从十一世兴仁公、兴玉公、兴春公、兴智公四门分枝、繁衍后世、作为重点记载,详阅世系表册。 泽沛清河源远流长知有本; 家传玉海支分派别尽朝宗。
家谱序言--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家谱序言
钦水思源,源远流长,寻根继训,宏扬祖德,国人各姓均有族谱之编辑,诚为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放眼世界,各色人物,各类民族,无不重视血统裔系,真可谓古今中外(甚至将来)人同此心,心同此义也。 吾张氏先祖,从明朝嘉靖年间自河北青河郡迁徙于此,以姓名为庄,世代耕读,繁衍生息,五百余年,人口日众。但由于择业、投亲、生计、迁徙诸原因,今在外定居者已不下十余下。为以后敦伦亲情,敬亲睦族之族之便,而着手修谱,记录于文字,已迫在眉睫矣。 提到修谱,族人有问及先谱者?以理推之,或者徙居以来没有建谱;或者有谱已殁于兵燹矣。 修谱之念,并非一日,盖始于数十年前。先有圣典(大侯)、克富、克礼、克喜、俊秀(大侯)诸公提议,于一九八0年由俊民、俊学执笔,拟定了初稿,但因各种原因搁置下来。今春,又由俊民(张庄)、俊学(张庄)、克俊(马牧)、俊亭(楼房庄)、学思(张庄)、俊先(大侯)、学思(侯楼)、孝振(张庄)等策划再议,立志完成此举,并成立了领导组,经反复讨论、斟酌,又建谱八十字,加上前谱二十字,正上百字。此系一大善举,真乃张氏族中之盛事也。 此举意在追本溯源,宏扬祖德,非驽才添功,而意在泽被后世也。 张氏十七世孙 俊学 一九九六年仲冬 族谱凡例: ① 主旨:追本溯源,宏扬祖德,敦伦亲情,敬宗睦族。 ② 文献:凡我族之兴起,播迁繁衍,宗祖之传记,尽量搜集纳入谱牒。 ③ 世系:以上祖下孙,兄弟同列,姊妹同亲,夫妇平等,绘制系统表册。 ④ 辈份:前谱二十辈份字与本次编修八十辈份字,计一百辈份字,具纳谱内。 张氏族谱编修领导组 公元一九九七年清明节 重修“张氏族谱”领导组成员名单: 十六世孙:克俊(马牧) 十七世孙:俊亭(楼房庄)、俊明(张庄)、俊先(大侯)、学思(张庄)、俊民(张庄) 俊学(张庄)、学中(姜楼)、学俊(张庄)、学领(张庄)、学思(侯楼) 十八世孙:孝先(谷熟)、孝恩(马牧)、孝存(张庄)、孝增(张庄)、孝臣(张庄) 吾明(余楼)、孝朗(张庄)、孝振(张庄)、孝民(张庄)、孝继(张庄) 孝起(张庄)、孝思(张庄)、孝瑞(张庄)、孝思(大侯) 十九世孙:永明(张庄) 祖考 我国古代历史,在夏朝以前属于传说时代。轩辕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子孙,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至祁野,视大电绕北斗福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境内)因名轩辕。姓公孙、后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国于有熊氏。取其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而长存之意,故称黄帝。 都于涿鹿县(今河北涿鹿县)发明指南车,戡定蚩尤之乱,创立制度,作六书、定历数、则耕稼、正衣裳、管官室、造舟车。奠定万世根基。 帝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生有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器,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次妃方雷氏曰女节,生休、清;三妃彤鱼氏女,生晖、夷鼓;四妃曰嫫母,貌恶德充,生苍、林、禺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阳姓者十四人。八月朔望帝崩,葬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有位百年(公元前2697-2598)享年一百一十一岁,继位玄嚣。 张姓出自黄帝轩辕氏之子名晖,以弓正为姓,弓正即弓长也。肇基青阳,秦时封清阳郡。有宗联为证: 少吴金天得姓弓正; 始邑穷桑肇基青阳。
源流迁徙--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播迁考记 一世:敬先公:明嘉靖九年,由清河郡徙迁于此,以姓命庄。十六世孙克礼公:意录宗联传教后人:由冀南清河徙柏杨祖德宗功经之营 之力图官禄之基础;来子东虞城籍创业光前裕后耕也恢宏敦煌之遗风。 由张庄迁出者: 十三世:广鞠公:时因战乱。经广太公、广鞠公、广春公兄弟三人,在大侯集出资买宅建房录放暂住,以避匪动。后因广鞠公之子登约公与邓氏女结发夫妇,留居大侯集,广太公、广春公返回。 十六世:克俊公:自幼在马牧集(今虞城县城)经商留居。 十七世:俊才公:在马牧集(今虞城县城)舅父家留居。 十七世:俊彦公:在谷熟集岳父家留居。 十七世:克位公:在小侯乡前侯楼岳父家留居。 十五世:登嵌公:因家贫在姜楼种租地留居,后又从姜楼迁入余楼一枝。 吾族子孙在外地甚多,播迁数省,如十七世: 俊杰公:居新疆乌苏县;十六世:学才公居陕西省潼关县;学林公居湖北襄樊市;学连公居湖南长沙市。 长居否?下次修谱详注。
家谱字辈--河南省商丘地区虞城县大侯乡张氏族谱家谱字辈
1 敬 2 佑 3 欣 4 从 5 善 6 扶 7 立 8 乐 9 畅 10 天 11 兴 12 文 13 广 14 登 15 一 16 克 17 学 18 孝 19 永 20 延 21 钦 22 德 23 存 24 治 25 体 26 景 27 茂 28 庆 29 鼎 30 汉 31 勤 32 俭 33 怀 34 荣 35 贵 36 祥 37 光 38 昭 39 恒 40 安 41 先 42 儒 43 冠 44 礼 45 毅 46 诗 47 书 48 殿 49 蔚 50 廉 51 松 52 同 53 春 54 长 55 秀 56 君 57 正 58 栋 59 良 60 贤 61 玉 62 仕 63 自 64 慎 65 维 66 允 67 保 68 首 69 中 70 焕 71 明 72 利 73 诚 74 新 75 让 76 显 77 道 78 耀 79 进 80 前 81 群 82 英 83 思 84 朝 85 起 86 万 87 仲 88 建 89 奉 90 献 91 沛 92 公 93 信 94 三 95 杰 96 清 97 河 98 家 99 声 100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