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主修:管绍超

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创建时间:2015-3-25 13:23:24

基本情况--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基本信息

  基本情况--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基本信息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 汉族,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家谱序言--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家谱序言   如皋《管氏宗谱》记述的:十一世,管兼谦继妻庄氏,以节孝著称,二十四岁而寡,守节六十九年,九十三岁卒。清康熙末年,得旌表雍正五年(1727)建牌坊。里人称为管家牌楼,今尚立于原址。(我外公故居管家老宅门前)现今已283年。已被如东县进行文物保护。 如皋《管氏宗谱》中的《耆寿》篇,记述了如皋(如东)管氏宗族,自始迁祖管重和以来,至民国15年(1926年)期间,年高德劭的老人计有366人,其中百岁以上的1人、90岁—100岁的有16人、80—90岁的有141人、70—80岁的有208人。 在“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如皋(如东)管氏宗族出现如此多的长寿老人,其中应该有很多长寿的原因。本人研读以后,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借鉴:一、心理平衡、善良仁慈。二、重视体育、爱好运动。三、助人为乐、慷概好施。四、治家勤慎、教子甚严。五、事亲以孝、对友以诚。六、奕棋善书、修身养性。 如皋《管氏宗谱》刊印面世,讫今己八十四年过去。八十四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管氏后裔在此期间人才辈出。据我所知,藉属南通地区范围内的、就有老教育家:管劲丞、管子民、管贤吾……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惟炎、国际热带病及寄生虫专家管惟滨、兵器工业专家管惟成、著名医学专家管惟苓、管怀进……著名歌唱家管惟俊、著名画家管怀宾……等一批在国际或国内都取得成就的人士。这些人士期望在宗谱的长河中留下一页,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管氏后裔,也想在宗谱中有一记载。沦海桑田、也许那些默默无闻的管氏后裔的子孙们,将来也可能出现几位人杰呢?故此续修南通管氏宗谱就显得很迫切、很现实。

源流迁徙--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源流迁徙--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管(Guǎn)姓源出有三: 1 、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姓。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得姓始祖:管仲。 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颍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由上可知,管姓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省清丰)人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属江西省)。元时,翰林学士管禕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二名),陕西之咸宁(二名)为众。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姓闯关东谋生。如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

家谱字辈--管氏宗谱和管氏字辈以及管氏迁徒家谱字辈

  “成绅建立夔寿国宗良匡思文才继音鸣世应绍仕彦毓庆鸿廷钟春荣尚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