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主修:龙租名莫

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创建时间:2015-6-16 2:52:16

基本情况--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基本信息

  家族世代定居台湾新竹市 家族以朴素 不炫耀为宗旨 家训:孝养父母,教训子孙,分别尊卑,毋作非为。清明祭扫,禁止争讼,照管孤幼,禁大欺小。 第 33代孙:龙莫言楚 历代传承龙姓人

家谱序言--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家谱序言

   北宋时期,湖广巡抚招讨使龙禹官公及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先后率宋军在黔楚平蛮之后,就地安家。九百年来,诸公后裔,分居在湖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北、重庆、云南、北京、上海等七省三市,至今,拥有人口五十万。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五公后裔龙莹、龙熹、龙见田、龙启绍、龙启箕、龙存璋,在南宋理宗绍定二年统一修族谱后,至今八百年。今乃盛世太平,族人团结,龙氏东山总祠倡导第二届修禹官公族谱,实乃千秋幸事。序,从先祖辉煌历程,族人修谱和先人入居黎平等三个方面简述。 一、祖先辉煌的历程 龙氏是个古老部落姓氏之一,拥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龙氏部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程。东汉初期,二世祖龙诏明始创族谱,五世祖龙宣重订《龙氏族谱始叙总目》中记载,从新石器中晚期的龙邱氏到西汉末,龙氏有四千多年部落文明活动。一世祖龙述,字伯高(公元前1年---公元88年)发展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故龙氏拥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六千多年来,龙氏部落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就中华文字创造而言,龙氏部落先人功不可没。东汉龙诏明公在《龙氏族谱始叙总目》中说:“龙纪官,故为龙师,纪官命朱襄飞龙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故为后世隶篆之祖。”始叙总目的记载,不仅记载了龙纪官命朱襄飞龙氏造书写契约,发明书写了替代结绳的原始记事方式,造书契,成为后世书法隶、篆之祖。同时,也详实记载反映了龙氏部落先人从新石器晚期至东汉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且做出重大贡献。诸如夏朝的龙蓬、龙圉;殷商龙庆;周朝龙环、龙穆;春秋时期的龙贾;楚汉战争时期大将军龙且,这些先人都是当朝战功赫赫的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 从一世祖西汉零陵太守龙伯高发展至今的两千多年中,涌现出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杰出人才。唐代状元龙梦京,北宋浙江会稽令龙采濂。北宋熙宁三年进士时任陕西干州、江苏扬州太守的龙禹甸。采濂长子龙禹官为湖广安抚招讨使,领兵赴楚南平蛮。禹官公五子:长宗麻、次宗朝、三宗灵、四宗廷、五宗旺,为宋朝政局的稳定都做出重大贡献。 禹官公、,宗麻公,先后在黔楚平蛮征战中,《黎平历史人物列传》、《黎平县志》中的《扫峒大王龙禹官》分别详实记载: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生于应天,后随父亲龙采濂任浙州会稽令。未几,随外祖父入江西吉安太和县,维时剿除吐蕃。元丰四年(1081年),龙禹官任南昌节置副使,统兵临成屡有奇功,是时,南蛮作乱,朝廷调升为湖广安抚招讨使。统兵征战武陵郡和武昌后,次年出征宝庆、沅州、诚州、靖州、郎溪、绥宁、古州(黎平罗里)、五开(今黎平)等地。哲宗元年(1086年)内卿高太尉荐其贤能,向皇上举荐龙禹官,调到黔湘镇压诚州以杨晟台为首的侗族农民起义,经过一年多征战平叛,终于平息了战乱,得胜归朝。几年之后,南方的少数民族又作反叛,朝廷内阁(宰相)司马光、范纯仁同奏皇上说:黔与楚为邻,楚黔之苗畏服者武臣龙禹官是也。皇上准其奏即升龙禹官为湖广安抚招讨使。 是时,以杨晟台为首的两万多峒人农民义军,屯兵黔楚边界,攻打诚州,湖广靖州路告急。龙禹官率部,从湖南常德直驱沅水,兵分两路:一路沿清水江而上,平息江两岸的一些蛮夷义军首领,向五开、五脑寨进军;一路沅水上至靖州,向诚州谭溪、五开、五脑寨挺进。杨晟台闻讯,率领蛮夷义军转战五脑寨(今黎平城),驻守军营地。龙禹官兵至新化、谭溪。杨晟台的部将杨林、吴天宇各领四千兵马,从中潮、佳所,增援五脑寨,迎战宋军龙禹官。哲宗二年(1087年)四月初七日,两军大战于五脑寨,实战五个时辰,五脑寨战尸遍地,血流成河。杨晟台部将杨林、吴天宇,在大战中阵亡,蛮夷峒义军战败。龙禹官继续平息中潮、永从、铜鼓一带义军残部,并派部分官兵在当地驻守,防止义军作乱。杨晟台退守苗疆。未几,黔阳告急,龙禹官撤军诚州,平息黔阳,打回常德。一年之余,因龙禹官聚劳成疾,在常德病逝。1087年9月,禹官长子龙宗麻接任继位,袭父职任浙州列校,后升任湖广宣抚置副使,继续向湘黔征战。1090至1098年,在平息洞口、靖州、上江、宝庆、黔阳、会洞、新晃、芷江,绥宁、思州、天柱、黎平、铜鼓等诸蛮之乱的战争中。在平息湘黔蛮夷作乱的战斗中,宗麻等五公团结一致,共同平乱,积极维护北宋和平。诸如宗朝公从夏江辞官前来助战,宗灵公奋战黔楚沙场,宗廷公任吴县承仪郎携带军需前来协战,宗旺公袭父官职处理军事政务等,为捍卫北宋王朝江山,做出了积极贡献。麻公定居绥宁东山,龙氏父子和章椁一同统兵征战诚州,时为神宗年间,诚州的铜鼓、上江、多星、上和、上诚、天村、大田等地侗民造反,首领系“古州蛮”杨能副和“玉江蛮”杨承免。宗麻、章椁两师大战于玉江(又名福禄江)流域(包括今黎平西南和从江北部),杨承免归附后,宗麻即于此设州,设县、设寨、集施以法管理。 二、兴建总祠、同心修谱 九百多年过去。禹官公和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等五公征战的地方,而今,海晏河清,社稷繁荣,国强民富,宗亲交往日密切。这些年来,绥宁东山龙氏祠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报请绥宁县政府批准,购地三亩,建立了东山民族博物馆,开辟百孝文化广场,拓宽了总祠的户外活动空间。东山成为各地宗亲寻根拜祖归宗的中心。这些年来,宗朝公、宗廷公、宗旺公的后裔们陆续到总祠拜祖归宗。同时,居住在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的宗麻公后裔也纷纷到东山老家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至今禹官公的子孙才真正共敦一本,笃尔宗盟。2011年11月10日,总祠第五届管理委员第二次会议决定,将西南七省(市)东山龙山氏总祠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中西南地区东山龙氏总祠宗亲理事会,族长改为会长,各省(市)、县(市)区成立分会。至今,已有35个县(市)、区成立分会;为龙氏世派依序进行,2012年1月7日,总祠在绥宁县召开中西南地区东山龙氏宗麻公后裔字派统一专题会议,各支派三十多名宗亲代表与会。会议通过充分讨论协商,达成后裔字派统一的意见。总祠以2012年1号档通知各支派遵照执行。2012年清明节,总祠举办龙年清明祭祖大典。前来参加大典的有几十个县(市)、区的三十多个宗亲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配有一支文艺演出队,集会达数千人。从总祠到水口祖墓,一路人流攒动,锣鼓喧天,鞭炮鸣放,载歌载舞。东山老家人都说东山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面。其规模可谓创全国民间祭祖之最。2012年10月初7日,禹官公、罗老太君、宗朝公、宗灵公、宗廷公、宗旺公等公太君神像在总祠大庙上座,其庆典盛况空前。从此五兄弟和父母遗范终于团圆,神安祠堂又成一家。2012年2月,总祠研究决定纂修禹官公总谱,各地宗亲都予以积极支持与配合,并从各地抽调专人集中在总祠办公。这次宗麻、宗朝、宗廷、宗旺诸公后裔宗亲联修龙氏族谱,入族谱史料,有上古龙氏先人,直至现今龙氏宗亲,历时六千余年;入谱宗亲有政治、军事、科教、经济、文化、农业、卫生等方面的众多人物;入谱年史之长,幅员之广,宗亲之多,谱文之丰,乃为本届联修族谱的特点。 三、龙氏先人入居黎平等地及现在入谱的情况 龙方和,字照临(1149—1219年),系龙伯高公41世,于宋淳熙五年戊戌(1178年)从东山迁居黎平中坊,居中坊未几,起寨名叫:龙家塝(即今雷寨),龙方和是开辟黎平的姓氏之一。裔居雷寨、中坊、德凤、天堂、上午开、茅贡、高寨、冷水塘、竹坪、罗寨、伞洞、张团,从江架里,榕树江乌秀。 龙方阳(伯高41世)后裔龙翁照(伯高47世)居黎平呈义司(今呈寨)、上午开、天柱冷水寨; 龙方华(伯高41世)后裔龙建榜(伯高45世)居天柱冷水寨,锦屏平江、偶里; 龙方贵(伯高41世)后裔龙能纪(伯高47世)居天柱冷水、邦寨,锦屏阳豆溪、后迁黎平德凤、尚重九达山、孟彦归勇,三穗县良地、寨款场 ; 龙兴朝(伯高54世)后裔龙舜明(伯高58世)居锦屏令冲,裔迁黎平德凤。 龙兴祖(伯高54世),后裔龙政忠(伯高58世)居亮司(明代长官土司),黎平敖市,德凤、高屯岩村、傥耙、平底;榕江古州、载麻、小利、崇义便下。 龙宗旺公长子龙存璋(伯高40世)裔居锦屏亮寨司,黎平德凤; 龙宗旺公次子龙存江(伯高40世)迁锦屏茅坪,由茅坪迁德顺居住数代,由德顺分迁洪洲垒寨、鸡窝寨、水口岩弯、长田、敖市。 龙善星公以湖南郴州为祖籍,系商朝龙蓬公后裔,湖南郴州为父母之邦。祖先彦学公奉文填川,始下(四川)叙州府屏山县龙溪张利瓦伊栋扎根,居数十代,到1949年龙贤材公参军于东北,后携带家小一同从东北转业贵州黎平工作,定居黎平墨田江。 龙甫宽公、龙老和公等支脉,由广西三江县塘朝村迁到贵州黎平县沈团十八亩住居。2013年龙氏黎平县分会主编人员,两次到十八亩开会调查,宗亲没有具体记载甫宽公之前的先祖情况。十八亩,现为枫树屯水库,已是一片汪洋。龙邦贵等10户宗亲巳迁入黎平薛家坪小区住居。 本届入谱还有部分支房,没有先祖迁徙情况的记载,未能上接祖宗先贤,按实际实录几代宗亲信息,并据相传分别录在宗麻卷、宗廷卷、宗旺公卷中。 这次联合修族谱,实现千年来前人想统一修谱夙愿,完成了一项千百年来前人没有完成联修族谱的文化工程;这次联修族谱,功不可没,功绩归公于热衷龙氏宗族事业和大力支持龙氏族谱文化建设的各地宗亲,归公于龙氏东山总祠宗亲理事会领导的支持,得到龙氏黎平县分会会长龙家刚等宗亲的大力支持。 我系天柱县冷水寨人,宗麻公35世孙,曾在黔东南州森工技校黎平技工班教书、历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黎平县分校教务主任,广西商报社编辑、记者,沿海时报社副总编辑,曾参加《广西跨世纪辉煌历程》、《黎平县志》、《黎平历史名人列传》等志书的编修编撰。这次修《龙氏族谱黎平支谱》,宗亲们寄予信任和重托,推选为主编。而黎平等六县龙氏宗亲,支脉多而复杂。有的四、五百年没有修族谱,有的宗亲送入族谱人口材料,仅有三、四代人的出生材料;也有近年由湖南、四川、广西进入黎平的龙氏宗亲,入谱人口多而支脉复杂.这次修谱世代正确率十可达九成,有一成资料不全,难免有错漏。也是序。

源流迁徙--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后因世代变革、多数人流落海外定居台湾据当年:龙德锦成将军率家属一同赴台寻找流落龙姓人 但后无人见过 龙德锦成将军 有话说他以定居台湾 、

家谱字辈--台湾新竹市新竹县龙氏家谱家谱字辈

  德 香 正 川 莫 贝 宏 荫 昭 先 霖 自 芳 显 扬 宗 祖 在 辰 修 廷 献 襄 平 治 永 绍 贻 谋 世 泽 长